力乐书屋 - 育人三部曲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2-15 14:09:01

育人三部曲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育人三部曲精美图片

育人三部曲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107230561
  •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5-1
  • 页数:735
  • 价格:CNY 54.80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汉译世界教育经典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2-15 14:09:01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育人三部曲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育人三部曲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育人三部曲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 鱼钓鱼 发布时间:2021-02-13 17:29:39

    阅读、劳动、大自然是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方面极力推崇的方面,我很赞同!书的第三部分是信件,是写给大学期间的儿子的,苏能够在儿子困惑不解、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一定的建议与想法,有的想法放到今天来说也很有建设性,很喜欢!

  • 作者: 我爱汤普鞋 发布时间:2022-08-18 18:02:24

    用了两个多月,有空就看,就咀嚼,内容真的使用,做好教育者,需要认真学习和实践,这本书是很好的指导。劳动、艺术和成绩一样重要。家庭成员的成长心态,给孩子成长时间,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育儿方法不能机械的复制粘贴。谢谢遇见这本大部头。

  • 作者: 朝雾之归乡 发布时间:2021-04-22 14:52:14

    作者的教育理念主要是:彻底尊重孩子的发育(身体、思维和思想)规律,对孩子充分的关注、关心,通过不断接触大自然,劳动和阅读,让每一个孩子都成长为会思考、会探索、有智慧的人,让孩子的心灵变得高尚,让意志锻炼得坚强。

  • 作者: YAYA 发布时间:2018-09-11 08:15:48

    真是一生奉献给孩子的人的著作,值得一读

  • 作者: 幽凌露璐 发布时间:2020-07-06 14:02:38

    24页,价格可以说很DK了,只是启蒙书,给3岁的孩子看的,编程思维,而不是编程。

  • 作者: 沒悠昵称 发布时间:2023-03-24 10:43:53

    辅修教育学老师推荐。


深度书评:

  • 如何在共和国育人?

    作者:Yvette_S 发布时间:2019-06-10 16:37:29

  • 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摘要一

    作者:君山 发布时间:2024-05-12 11:24:17

    育人三部曲/(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毕淑芝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5

    “不要强迫儿童尽量长久地死抠书本,而要培养智慧,发展大脑,教他去观察世界,发展儿童的智力,——这一点是教师和校长永远不应忘记的。”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按:之前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虽然只是苏霍姆林斯基文章的选本,里面包含了在实际教育中会遇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非常具有实践价值。不像有些教育家,虽然有教育家之名,研究的却是抽象的教育。然而,哪有什么抽象的教育?没有人可以抽象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即便可以对教育进行抽象地研究,那样的理论对于教师来说也没有任何特殊的指导意义。这些教育理论,人们可以从中学到的东西寥寥无几。相反,写教育理论的人不应当是自己高居在象牙塔里的学者,而应该是自己也参与到教育当中的教师,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或裴斯泰洛齐一样。(“每个教育家首先应该是一个教师”【353】)然而,这些相对容易接受和应用的教育思想,却很难在国内产生应有的影响。虽然不少教师也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但他们的阅读只是带着与教育无关的目的而进行的,更不要谈有足够的耐心将建议付诸实践了。教育是一门复杂的技艺,既需要长时间的练习,甚至也需要有一定的天才。

    如果所有的教师都能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中进行学习和创造,使智力全面发展,而不是仅仅为了考试让学生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死记硬背中,那我想是很难教出精神空虚、冷漠无情的学生,社会上也不会频频出现低龄犯罪的现象。仔细去研究这些少年的犯罪行为,就不难看出罪行的幼稚和平庸的性质,它们都是犯罪者精神贫乏的表征。苏霍姆林斯基在《公民的诞生》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他发现了一条简单的规律:“在儿童期教育进行得过于简单的地方,对少年的教育就困难。”【319】苏霍姆林斯基说出的这个事实既使人感到理所当然,也让人觉得震惊:“家庭的知识、美育、道德爱好和要求越贫乏,孩子犯罪的程度就越重,他缺少人性、残忍、愚昧的程度就越重。在这些违法犯罪的少年的家里,没有一家有家庭藏书,哪怕【319】是少量的。”此外,在这些少年就学的学校中也不存在这样的相互关系:“奉献心灵,为他人创造幸福,为他人的命运担忧,用智慧,特别是用心灵去理解人类最高尚的快乐——为他人带去幸福时所产生的欢乐。”【320】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许多教师只会片面地评判学生的好坏,那就只是看他是否遵守规章制度,是否违反行为规范,是否听话或顺从。但实际上,如果少年在这个年龄阶段没有学会将自己心灵的力量贡献给他人,没有学会自我理解、自我感受和自我评价,他们就感觉不出自己是生活在人们中间的。少年犯罪永远不是单靠严刑峻法就能够解决的问题。每次遇到任何社会痼疾,就想以法律来一劳永逸地加以解决,这只是一种绝望的梦幻或者说一种幼稚。事情本身更加复杂和实际。】

    下面从几个主要的方面以我自己的方式总结一下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

    第一,对于知识之本质的认识。首先,知识并不是学生“储备”在记忆里,老师需要时就能自由提取出来的东西。这种对知识的表象化的认识,可以形象地称之为“瓶子观点”。这种理解知识概念的方式不仅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而且也会对教育产生很坏的影响。从“瓶子观点”出发,教师所要做的一切就是尽可能多地将知识塞进大脑,并且尽可能牢固地将知识保持在学生的大脑中。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也许没有比将一切学生考试所需要的东西直接喂给学生,并且一遍一遍地让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公式、原理、单词、文章或者试题答案更直接高效的方式了。可惜从实践上来说,这是最坏的方式。“用记忆替代思考,用背诵替代对现象本质的清晰理解和观察——是一大陋习,能使孩子变得迟钝,到头来会使他丧失学习的愿望。”【134】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将使大脑钝化,而且会造成心灵的麻木。从法国哲学家德勒兹的观点来看,大脑中布满了褶皱,它不是光滑的瓶子,而是一种具有不确定线路的、未分化的系统性时空体(或者说“一切线路的隐蔽面”【《在哲学与艺术之间》,82】),是由新思想所持续塑造着的、充满潜能的、不断生长和变化着的根茎,“是内与外间可逆性连续运动的界线,是内外两者之间的膜”【《在哲学与艺术之间》,239】。

    既然大脑不是瓶子,知识也不可能是人们通常认为的那种“储备”。相反,知识必须“进入周转”,它需要得到运用,成为获取新知识的工具和手段。教师要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就是为学生搭建起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否则知识将成为学生的精神和记忆都难以承受的负担。也许很难理解的是,运用如何改变了知识的本质——“运用的知识”与“储备的知识”在本质上有何不同。但情况毋宁说是,概念、判断等行为是否与直观相互联系。当我们运用知识时,我们就不得不进行直观,不得不以某种方式充实空的概念。这就提供了一个机会向我们展示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究竟是正确或错误:知识是否被消化了。而当我们仅仅想要让学生储备知识时,直观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却往往被切断了,而重要的是建立和维持两者的关联,深入思考,不断形成新的触点。“思想,像一朵花,它逐步地贮存生命的琼浆。我们给花的根提供汁液,使花得到阳光,花就开了。我们要教孩子思索,给他指出思想的源泉——周围世界。赋予他人类最大的欢乐——认识的欢乐。”【183】

    从前述对知识之本质的认识出发,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育策略,这都与如何活化智能相关。其一,要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情感色彩的感受与辨别能力。如果缺少这种对词汇和语言的敏感性,学生就不可能听到我们对他们的智慧和心灵发出的暗示。“对词汇的细微差别的敏感性,这就是眼睛和耳朵,没有了眼睛和耳朵就不可能看到世界,也不可能理解其他人的心灵。”【439】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们是用语言,仅仅是用语言去进行教育。所有其他的一切——练习、习惯、劳动,都要依靠语言。”【439】语言是直接体验性的。我们是在语言中体验这个世界和我们自身的充实与丰盈。这涉及到语言的本质问题。“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述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以后需要花在抠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给教师的建议》,414】

    其次,要“从情绪上激发理智”【132】。“学习如果具有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鲜艳色彩,那它就能成为孩子们深感兴趣和富有吸引力的事情。”【133】教师不应简单枯燥地讲解知识,而应在讲解知识的同时诉诸丰富多彩的情感,用具体和抽象的东西的一定的相互关系去刺激“情感区”。但“情感区”不应过分加以刺激。“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兴趣就会消失,随之而来的是疲惫和冷漠。”【446】

    其三,要注意手脑结合。手在培养智力方面的作用很少被注意到,孩子们的双手没有成为进行创造的工具,而是变成了表现体力的器官。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大脑中有最积极的、最有创造力的特殊的部位,如果把抽象思维的过程与手的精巧的、灵巧的工作结合起来,就能激活大脑的这一部分。”【451】手、脑的结合体现在两条不同的渠道上,一条是从手到大脑,另一条是从大脑到手。“手在思考”【452】,这里首先涉及到的是理解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手积极参与了思维从整体到局部,从一般到具体的过渡。海德格尔曾说过思考也是一种手工,可见手与思之间的紧密联系。

    其四,要积极鼓励学生越出课堂范围探索未知。教师应该手握两个大纲,在传授大纲规定的一定范围的知识的同时,也要揭开第二大纲,即非必修知识的大纲。“必修和非必修大纲的统一,对少年的智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455】阅读课外的作品不是为了识记,而是“为了让读过的东西通过意识在思维物质中留下痕迹,促使大脑去理解和记忆必修的知识。”【455】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抽象思维的能力主要不是头脑中所保留的知识‘负荷’,而是取决于经过深入考虑并理解了的东西”【456】。

    掌握第二大纲的重要途径就是独立阅读。“学生应该记住、背出的东西越多,他就必须更多地阅读那些不一定要记住的东西,而需要的只是了解并体验到认识的快乐。”【457】阅读帮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充满智慧的书读得越多,学生就越是深信:要想知道更多的东西,就必须多多地学习。每个少年都应有一本心爱的书,以便反复地进行阅读和思考,为自己的命运而激动。“与书本交往的愉悦所引起的精神振奋状态,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借助于这种力量能托起沉重的知识。在这种状态下智力劳动的巨大源泉似乎被打开了 ,强大的能量喷涌而出,这个源泉就是无意注意和无意识记。精神上的振奋和灵感越强烈,进入意识中的知识就越多。”【465】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即便一个人以优秀的成绩从学校毕业,却可能完全不知道什么是智力生活的世界,感受不到与书交往产生的高尚的快乐感。“生活在书的世界中,这就是进入文化的最细腻的领域,体验懂得精神财富的真正价值的人的伟大。”【466】但是同时,自学也不是将自己封闭起来脱离其他的人,而是要相互交流自己的精神财富,体验奉献出自己的精神力量的快乐。

    2024.5.12

    君山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8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5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4分

  • 思想传递:9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9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6分

  • 沉浸感:9分

  • 事实准确性:7分

  • 文化贡献:3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9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5分

  • 书籍清晰度:7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9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7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图书多(652+)
  • 购买多(340+)
  • 目录完整(411+)
  • 格式多(329+)
  • 无缺页(327+)
  • 盗版少(420+)
  • 实惠(69+)
  • 傻瓜式服务(620+)
  • 字体合适(237+)

下载评价

  • 网友 寇***音: ( 2025-01-18 01:14:20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龚***湄: ( 2025-02-14 05:48:51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宫***玉: ( 2025-01-30 04:17:48 )

    我说完了。

  • 网友 冷***洁: ( 2025-01-17 18:05:02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石***致: ( 2025-01-22 09:42:48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冯***丽: ( 2025-02-13 05:36:47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温***欣: ( 2025-01-16 16:11:17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丁***菱: ( 2025-01-23 15:24:39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孔***旋: ( 2025-01-22 04:25:52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菱***兰: ( 2025-01-24 13:34:35 )

    特好。有好多书


最新书籍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