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式建筑內檐棚壁糊饰技艺和它的传人们 王添艺 著 顾军,苑利 编 mobi 电子书 免费 下载地址
官式建筑內檐棚壁糊饰技艺和它的传人们 王添艺 著 顾军,苑利 编mobi电子书网盘下载地址一
- 文件名
- [百度网盘 下载] 官式建筑內檐棚壁糊饰技艺和它的传人们 王添艺 著 顾军,苑利 编 mobi格式电子书
- [阿里云盘 下载] 官式建筑內檐棚壁糊饰技艺和它的传人们 王添艺 著 顾军,苑利 编 mobi格式电子书
- [腾讯微云 下载] 官式建筑內檐棚壁糊饰技艺和它的传人们 王添艺 著 顾军,苑利 编 mobi格式电子书
- [坚果云 下载] 官式建筑內檐棚壁糊饰技艺和它的传人们 王添艺 著 顾军,苑利 编 mobi格式电子书
- [迅雷下载 下载] 官式建筑內檐棚壁糊饰技艺和它的传人们 王添艺 著 顾军,苑利 编 mobi格式电子书
- [华为网盘 下载] 官式建筑內檐棚壁糊饰技艺和它的传人们 王添艺 著 顾军,苑利 编 mobi格式电子书
- [天翼云盘 下载] 官式建筑內檐棚壁糊饰技艺和它的传人们 王添艺 著 顾军,苑利 编 mobi格式电子书
- [360云盘 下载] 官式建筑內檐棚壁糊饰技艺和它的传人们 王添艺 著 顾军,苑利 编 mobi格式电子书
- [夸克网盘 下载] 官式建筑內檐棚壁糊饰技艺和它的传人们 王添艺 著 顾军,苑利 编 mobi格式电子书
- [115网盘 下载] 官式建筑內檐棚壁糊饰技艺和它的传人们 王添艺 著 顾军,苑利 编 mobi格式电子书
- [蓝奏云 下载] 官式建筑內檐棚壁糊饰技艺和它的传人们 王添艺 著 顾军,苑利 编 mobi格式电子书
- [城通网盘 下载] 官式建筑內檐棚壁糊饰技艺和它的传人们 王添艺 著 顾军,苑利 编 mobi格式电子书
- [本地下载 下载] 官式建筑內檐棚壁糊饰技艺和它的传人们 王添艺 著 顾军,苑利 编 mobi格式电子书
官式建筑內檐棚壁糊饰技艺和它的传人们 王添艺 著 顾军,苑利 编mobi电子书网盘下载地址二
- 文件名
- [百度网盘 下载] 官式建筑內檐棚壁糊饰技艺和它的传人们 王添艺 著 顾军,苑利 编 mobi格式电子书
- [阿里云盘 下载] 官式建筑內檐棚壁糊饰技艺和它的传人们 王添艺 著 顾军,苑利 编 mobi格式电子书
- [腾讯微云 下载] 官式建筑內檐棚壁糊饰技艺和它的传人们 王添艺 著 顾军,苑利 编 mobi格式电子书
- [坚果云 下载] 官式建筑內檐棚壁糊饰技艺和它的传人们 王添艺 著 顾军,苑利 编 mobi格式电子书
- [迅雷下载 下载] 官式建筑內檐棚壁糊饰技艺和它的传人们 王添艺 著 顾军,苑利 编 mobi格式电子书
- [华为网盘 下载] 官式建筑內檐棚壁糊饰技艺和它的传人们 王添艺 著 顾军,苑利 编 mobi格式电子书
- [天翼云盘 下载] 官式建筑內檐棚壁糊饰技艺和它的传人们 王添艺 著 顾军,苑利 编 mobi格式电子书
- [360云盘 下载] 官式建筑內檐棚壁糊饰技艺和它的传人们 王添艺 著 顾军,苑利 编 mobi格式电子书
- [夸克网盘 下载] 官式建筑內檐棚壁糊饰技艺和它的传人们 王添艺 著 顾军,苑利 编 mobi格式电子书
- [115网盘 下载] 官式建筑內檐棚壁糊饰技艺和它的传人们 王添艺 著 顾军,苑利 编 mobi格式电子书
- [蓝奏云 下载] 官式建筑內檐棚壁糊饰技艺和它的传人们 王添艺 著 顾军,苑利 编 mobi格式电子书
- [城通网盘 下载] 官式建筑內檐棚壁糊饰技艺和它的传人们 王添艺 著 顾军,苑利 编 mobi格式电子书
- [本地下载 下载] 官式建筑內檐棚壁糊饰技艺和它的传人们 王添艺 著 顾军,苑利 编 mobi格式电子书
- 下载地址
- [epub 电子书下载] 官式建筑內檐棚壁糊饰技艺和它的传人们 王添艺 著 顾军,苑利 编
- [azw3 电子书下载] 官式建筑內檐棚壁糊饰技艺和它的传人们 王添艺 著 顾军,苑利 编
- [pdf 电子书下载] 官式建筑內檐棚壁糊饰技艺和它的传人们 王添艺 著 顾军,苑利 编
- [txt 电子书下载] 官式建筑內檐棚壁糊饰技艺和它的传人们 王添艺 著 顾军,苑利 编
- [mobi 电子书下载] 官式建筑內檐棚壁糊饰技艺和它的传人们 王添艺 著 顾军,苑利 编
- [word 电子书下载] 官式建筑內檐棚壁糊饰技艺和它的传人们 王添艺 著 顾军,苑利 编
- [kindle 电子书下载] 官式建筑內檐棚壁糊饰技艺和它的传人们 王添艺 著 顾军,苑利 编
寄语:
新华书店正版,关注店铺成为会员可享店铺专属优惠,团购客户请咨询在线客服!
内容简介:
本书是文物大医生系列丛书的其中一本。本书讲述了官式建筑内檐棚壁糊饰技艺和它的传人们的故事。本书向我们介绍了官式建筑内檐棚壁糊饰技艺的源流、工艺流程、技艺特点、传承脉络等。通过风趣幽默的文字和现场操作图片相结合的方式,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官式建筑内檐棚壁糊饰技艺的全貌。
书籍目录:
主编寄语
前言
01 从东北说起
02 糊棚技艺的“为官之路”
03 清代:高光时刻
04 民国以来那些事儿
05 给棚壁“看病”的“大夫”们
06 材料里面学问多
07 浆糊是怎样“炼”成的
08 糊饰工序大揭秘
09 “看病”前的准备工作
10 施工与验收
11 关于保护的辩证与思考
12 可爱的 TA
后记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内檐棚壁糊饰,即是用纸、绢等软性材料,以糊贴的方式,构建装饰墙面、门窗及棚顶的工艺技术。生长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内檐棚壁糊饰技艺,是北方民族抵御严寒气候的智慧结晶,也是民族艺术与审美的重要载体。时光流转,当这项技术传人宫廷后,更是受到极高的礼遇,不仅经各地的能工巧匠丰富演化,成为帝后寝居的必备装潢,广泛地应用于官式建筑,而且被纳入宫廷匠作系统中,其工序、用料、用工载入清工部《工程做法》等卷籍。本书试图以微薄之力稍许填补官式建筑内檐棚壁糊饰技艺的研究空白,并尽可能将严肃的学术研究以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以期待让更多的读者朋友可以认识和了解这项精美的技艺和它的传人们。
精彩短评:
-
作者: 小锦 发布时间:2012-08-10 18:50:31
我发现他真的好能写 真高产啊 。。。~
-
作者: 乞力马扎罗的雪 发布时间:2020-11-01 05:03:15
看之前非常期待的一本书,因为有关集邮和凹版雕刻方面的书很少。书中没有很多专业的知识,都是以口述的方式记录,所以看起来不费力,很适合我像我这样的读者。里面有很多从事这个行业的雕刻家、艺术家们的故事。唯一觉得稍微不满意的是书中大部分和邮票有关的图片都是拍摄的,如果改成扫描的话效果应该会好很多,邮票图片看起来也不会起拱和带有阴影。
-
作者: 小道士青烟 发布时间:2015-08-10 18:03:39
20150716 行文口语化,门外汉读来轻松有趣。写收藏故事拍卖经历,藏品特点和时代关联,正德嘉靖帝王八卦,调侃收藏的前提是吃饱了有钱有闲,寒夜客来茶当酒的闲谈趣味。
-
作者: 七鳃鳗杀手 发布时间:2022-09-29 10:41:49
这错字儿成堆啊我靠,这还是参考书目人给整麻了
-
作者: 书语心听 发布时间:2019-08-12 13:45:22
为看郭世英而看,亦是一种历史
-
作者: Young man 发布时间:2019-06-10 09:55:26
根据电影《鬼子来了》,才去读这本书。
深度书评:
-
文人的不幸,固执的坚守
作者:花花 发布时间:2012-08-03 11:21:22
海子说,没有丝毫的宽恕和温情:秋已来临。雄主的深心你若懂,又何必揭之昭昭。老子有言: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毛公深谙明帝王之道。主上当朝,大有太祖遗风。书生纵笔行文,直指圣意,岂不出人命?
书生是一种性格,而不是一种职业。百无一用是书生。帝王的心态可是一般书生可以揣测,看得太明白,揣测的太准,难免让当世的帝王心悸。
还好,看的是49版,而非64版。15年间的肃杀之气让这个以前仗义执言的才子学者彻底蜕变成了战战菁菁的为工农为阶级服务的小小螺丝钉。惨死狱中又是多少那个时代学者的共同下场。当他们放弃自己的信念,这已经是最大的牺牲和退让,也是最悲惨的下场。不同的历史时期,相同的历史悲剧。
吴晗治学严谨,文笔生动,由此书可见一斑。那日深夜读到鄱阳湖之战的时候,窗外的大雨也正下的酣畅过瘾。战船和呼号的声音几乎穿越了六百五十五年的时空,尽在耳畔。眼前战火一片,铁血盔甲,策马奔走,直指皇权。战栗,恐慌,伪装,逃避。。。胜负在次一举,可是守业之路却永无尽头。从来就没有什么固若金汤、永恒保鲜的皇权,也从来就没有一劳永逸的固守之术。很多事情就是,开始了就再也停不下来。
一段无法概括的过去,让我们如何去评价?美人迟暮,英雄末路,总是唏嘘。而后,只能在历史的洪荒里默默前行,寻一丝希冀,争一片光明。
-
花了两周的精简整理
作者:夏休 发布时间:2018-12-25 20:58:03
文/夏休
前言
几年前在大学图书馆里读罗洛·梅时,我几乎没有把他和存在主义联系起来过。那时候只是单纯地吸收知识,想要懂得更多,想要与众不同,在这样的“驱力”下看了很多心理学家的著作,然而理论知识现在都已经碎片而模糊了,剩下的是他们的人生观,哲学观,这些一直潜移默化塑造着自己。
今年秋天开始读欧文·亚隆的《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在十一月底读完之后,内心有强烈的情绪反应。在那几个月里,我决定了调转职业方向,重回心理学行业,学习做一名心理咨询师。不得不说,这本书在冥冥中做了背后的推手。正如我对存在主义心理学的直白理解——每个人自行选择生活意义,然后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我成为了一个挣扎其中的实践者,如此走下去,我想我便真的存在着了。
第一章 导论
亚隆将存在主义治疗定义为一种动力性心理治疗,但与精神分析不相同。弗洛伊德强调人的本能(性本能,死本能),本能与内化的环境要求冲突,本能所驱动的个体也与这个世界不断斗争,因为客观世界阻碍本能的满足。新弗洛伊德学派强调了文化和环境的影响,但本质上两者都认为人的内心有一种欲望,和外界处在斗争关系中。
存在主义强调的是在
个体面对存在的既定事实时引发出来的冲突。
而这个既定事实包括了四点,它们是存在主义心理动力学的主体:
死亡:
对死亡必然性的意识与继续生存下去的愿望之间的张力。
自由:
我们无根基的处境与我们对根基与结构的渴望之间的冲突。
孤独:
不是伴随着寂寞的人际性孤独,也不是个人内心与自身其他部分隔离的孤独,而是一种根本性孤独,即与生命隔绝,也与世界隔绝。
无意义:
人必须构建自己的生命意义,而创造出来的意义能否坚强到令其能忍受生活?
存在主义动力学并不认为最初的等于最重要的,以存在主义的观点做深层探索,并不意味着探索过去,而是
剥离日常的担忧后,深刻地思索个人的存在处境
。
重点不在思考我们以何种方式成为现在的样子,而是思考我们到底是什么样子。
Tips.应该承认的是,存在主义心理学观念是一个较少依赖数据,非常简约的理论范式,他基于人本主义的理念,关注治疗中深刻的人性。它没有专门的技术和技巧支持,而是更多地提供了一种哲学框架。
第二章 死亡
死亡是生物体不可避免的结局,对死亡的恐惧是普遍存在的,以至于
人将生命的大部分能量都消耗在对死亡的否认上
。超越死亡是人类经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从个人内心的深层现象(防御机制,动机,梦与梦魇)到宏观社会结构(历史遗迹,宗教信仰,意识形态,太空探索,医学长寿),乃至我们整个生活方式(信仰不断进步,流芳百世的渴望,娱乐成瘾)。
亚隆认为,对死亡的恐惧是焦虑的根本来源(之一,另一个更纯粹的是无根感焦虑)。不过人类很少直接意识到各种焦虑的源头是指向死亡的。罗洛梅指出,如果一种害怕使人既无法理解也无法定位,也因此无法去面对,那么它就变得更为可怕,引发无助的感觉,进一步加重焦虑。当焦虑的对象从无物变成某物,
对无物的害怕转变为对某物的害怕时,就能发动自我保护机制,人就会逃离出存在性的焦虑
。赤裸的死亡焦虑很少出现在心理病理范式里,防御结构正是为了内在伪装(把死亡焦虑转换成其他形式)而存在。治疗通常针对的是衍生焦虑,都是从病人所关心的层面开始治疗。
注:因为对儿童死亡心理这一节理解不够充分,故没有在下文中整理进去。
part 1 死亡与心理病理现象
A.对抗死亡的两种基本防御
独特性和终极拯救者
a.独特性
深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并且神圣不可侵犯。
从基本的存在边界来说,作为humanbeing,我们和别人没有不同,我们潜意识里相信必死的法则适用于别人,不适用于我们自己。当一个人得知自己罹患某种严重疾病时——第一个反应通常是某种形式的否认。否认不单是为了应对生命受到威胁的相关焦虑所做的努力,而且也是自己神圣不可侵犯这一信念所产生的作用。
亚隆举了一个例子:
“不久前我向验光师抱怨我的眼镜不像以前那么管用了,他检查之后询问我的年龄。我说,四十八岁。他回答,这就对了,到时候了。从我内心深处冒出不满的念头,什么时候?谁到时候了?你们可能到时候了,但绝对不是我。”
从癌症病人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对死亡的部分理解和真正的理解之间有差别,每个人都有的,对死亡的一般察觉与彻底面对“我的死亡”之间的差别。接受自己的死亡意味着还要面对许多其他焦虑场:
人是有限的;人的生命真的会走向尽头;世界依然运转着;人只是很多人中的一个;世界从不承认某个人的“特殊性”;
个人独特性的信念特别有助于适应环境,出类拔萃,并忍受所伴随的各种不安
——孤独;渺小;父母的无能;生物学特征;死亡概念在意识边缘的聒噪。获得的权力达到一定程度,就能进一步缓解死亡焦虑及强化个人独特性信念。出人头地,如愿以偿,积累财富,建功立业,当它们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能有效地隐藏必死命题所带来的扰动。
亚隆对失调的独特性防御机制进行了几种细分:
1.强迫性英雄主义
典型的代表人物,海明威。他毕生强求危险并加以克服,以此作为一种证明没有危险的怪异方式。他后期患有被害妄想和关系妄想的偏执型精神病,这些症状暂时支撑了独特性的神话。(
被害妄想和关系妄想都是从自夸这一核心产生;毕竟只有非常特殊的人才能断言自己从环境中得到了极大的关注
)最终,妄想这个解决办法失败,海明威自杀了。
人们会因为恐惧死亡而自杀
,矛盾但不罕见。自杀意念可以缓解恐惧,这个主动的行为让人感觉他控制着自己。
tips.有些自杀者持有一种死亡观念,为了表达恨意或想让别人感到内疚而采取自杀行为(例如电影《猪猡之王》的主题),可能相信意识会持续存在,所以能享受到自己死亡所带来的收获。
2.工作狂
强迫英雄主义在生活中常见的变体。突出特征就是坚信他是持续进步的,不断提升的。时间是个敌人,时间的有限性威胁到相信自己永远在进步。
工作狂的生活模式强迫性失调,投入工作,不是因为他希望如此,而是不得不如此。休闲时间是焦虑的,需要被填满一些带来成就的活动。因而生活就等于“成为什么”或“做什么”。
如果时间没有用来“成就什么”,那就不是“生活”,而是生活的暂停
。工作狂对待时间的方式恰似即将面临死亡一样,急匆匆地想尽可能多地完成一些事情。
对于这类人,最大的威胁在于生活中重大事件(离婚,生病,重要的工作失误等)的失败,因为失败的不仅仅是这件事,而是人生观的崩溃。(任何事都必须一直提升和成功,但为什么这件大事上失败了?)
3.自恋
具有自身独特信念的人,常遇到人际关系问题。相信自己是神圣不可侵犯时,也会对他人的权益和独特性视而不见。自恋的人常常把关注点全部放在自己身上,忽略外在客体,
不在意别人的感情,不会也不知道怎么“爱人”
。但其自体通常都是融洽的。
自恋常常整合在人格中,以至于病人通常难以在自己的“独特性”之外找到一个立于其上,观察自己的“塔台”。
4.攻击与控制
人的恐惧和限制感,可以通过增强自己及扩大控制范围来逃避。掌握权力可以减弱对死亡恐惧的意识。当恐惧特别强烈时,攻击驱力不能被和缓的升华所遏制,它会
衍生出傲慢和非肢体的攻击
。攻击形式包括支配,剥削,压制,控制思想等。
5.犹豫与焦虑
一种阻止个人获得独特性的防御机制。当一个人经过长久努力而获得巨大成功时,表现出极度的烦躁不安,觉得自己并未成功。从最大的可能性中退缩,称为“约拿情结”,无法承受个人的伟大,并且试图逃避自己的命运。
出类拔萃,成为自己的父亲,如斯宾诺莎所说“自己的神”,都意味着彻底的孤独;它意味着独自一人,没有拯救者,也没有相依相偎的安慰。
Tips.获得独特性,意味着承担自己所有的责任,是存在性孤独的。
b.终极拯救者
在人类信念中存在着一个全能解救者:永远关注,热爱,保护我们的力量或物质。他可以是各种各样的神,也可以是看似永远关心我们的父母,或是一个领导者,一个崇高的目标。数千年来,人类以这种方式克服死亡恐惧,出于对某些崇高地位或人格化目标的热忱,选择放弃自己的自由,甚至生命。
总的来说
终极拯救者的防御方式不如个人独特性的信念有效。不仅因为它更容易破灭,而且也因为它所固有的对人的限制性
。
亚隆对失调的终极拯救者防御机制进行了几种细分:
1.拯救者防御与人格受限
通过把自己完全交给保护者的方式,从中寻求安全感。对这类人群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成长而是生存,而且似乎只有依靠周围人的精心照顾和保护,才能生存下去。这类人最主要的命题是如何得到永远的保护,甚至因此不去显露成长或改变的迹象,否则周围的人会认为其已经可以独立自主,不受照顾了。
这样的人十分热衷于和强大的人融合,只有持续存在的拯救者提供帮助才能确保安全。
Tips.比如社会上常说的“妈宝”。
2.拯救者的崩溃
大部分人都不了解自己信念系统的结构,直到这个信念系统无法达到它的目的才会意识到。
i.致死性疾病
在疾病面前,医生就是拯救者角色的最佳人选。在得知自己无药可医时,病人感到愤怒,受骗,遭到背叛。可是,能对谁愤怒呢?对宇宙吗?对命运吗?很多病人会对无法治愈他的医生愤怒——并不是因为医术失败而生气,
而是对于他们无法化身终极拯救者感到愤怒。
ii.抑郁
相关研究表示,抑郁症病人在抑郁之前已存在且为抑郁打下基础的生活观念。病人生活在一种间接的状态中,
他们活着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重要的他人”或“重要的目标”。
为重要目标而活就是围绕着个人独特性的信念来塑造自己的生活,当信念崩溃时,常常导致抑郁。
为了重要他人而活的人,试图与提供保护和生活意义的人合而为一。这种生活观念的崩溃,可能有很多原因:重要他人死亡,离开,不再关爱和注意,或是表现出难以担当重任。
病人认识到自己失败时,常常觉得自己为冒牌货牺牲了一段生活,然后可能尝试重建关系,或寻找另一段关系。如果这些努力都失败,没有资源可用时,就会感到空虚和自我否定。
重建另外一种生活观念,常常超出了当事人所能理解的范围。许多病人不去质疑基本的信念体系,反而认为自己不好或毫无价值,以至于不配得到终极拯救者的关爱和保护。此外,
他们无意识地认为痛苦和自我牺牲可以作为求取关爱的最后一搏
,从而助长了抑郁。
iii.受虐狂
自我贬低,惧怕失去爱,被动,依赖,自我牺牲,拒绝长大,信念崩溃时的抑郁。每种行为在严重时都会产生特征性的临床症候群。当自我牺牲处于支配地位时,病人就被称为“受虐狂”。
在书中亚隆提到了一名叫卡伦的病人。如果男友生病或表现出任何软弱,困惑,犹豫不决的迹象,她就会非常焦虑。在小时候,她会通过装病来与父母建立起联系。她的性欲也同样是为了追寻安全和解救:暴力,捆绑,强制和痛苦都能唤起她的性欲,而软弱,被动,甚至温柔都令她厌恶。
被惩罚就是被保护;被捆绑,幽禁或者被约束都是美好的:这意味着设定了界限,而且它们都是由强而有力的人设定的。
她不仅通过屈服来寻求生存,而且也通过受苦的象征意义和神秘意义来寻求生存。这一次次小的死亡比真实的死亡好得多。
iiii.拯救者防御和人际困扰
终极拯救者的信念很可能会导致
限制性的人际关系
。书中举了三个婚恋的例子,三个例子中的女性都知道延续关系会导致自我毁灭,但不能摆脱这种关系。亚隆认为对这几个女性来说,联结的力量都不是来自关系本身,而是对孤独的恐惧;而在孤独中最可怕的是,没有神奇而有力的人围绕在身边,为我们每个人提供抵挡死亡命运的盾牌。
B.整合观点
大部分人会同时通过神圣不可侵犯和终极拯救者这两个信念来对抗死亡焦虑。他们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
因为我们拥有一支在关注着我们福祉的,全能的神或力量,所以我们是独特的,不朽的,并且有勇气摆脱困境;由于我们是独特的,无与伦比的生物,所以宇宙中的特殊力量才会关心我们;尽管我们的终极拯救者是全能的,但与此同时,他也是我们永远的仆人。
两种防御构成辩证关系——人与人之间或是融合或是分离,或是相互嵌入或是特立独行。人们或是通过出类拔萃来证实自己的自主性,或是通过附着于其他力量来寻求安全感。
因为保持独特性,必然伴随着可怕的,无保护的孤独感,是人成为独立个体而付出的代价。因为期待拯救者,而放弃个体化,在融合中寻求慰藉,消融自己,臣服于他人,则是为融合付出的代价。所以人们会摇摆不定,先朝一个方向走,当焦虑超出防御带来的慰藉时,就转向另一个方向。
part 2 死亡与心理治疗
A.死亡是一种边界处境
面对个人的死亡是一种极端的边界处境,其力量足以使人的生活方式发生极大的转变。“
虽然肉体的死亡可以毁灭一个人,但死亡的观念却能拯救他。
”死亡作为一种催化剂,可以推动人们实现一种更高的存在状态:从想知道事物如何运作到想知道事物的本质。
a.自身的死亡
很多癌症病人会觉得面对乃至战胜自己的死亡恐惧,会使其他一切恐惧都变得微不足道,从中可以体验到强大的自我控制感。他们会强烈地感受到,生命无法延续(拖延),也会体验到“我还有时间生活,我还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直到最后一刻”。
b.去认同
很多神经症病人安全感脆弱,以至于过度扩展自己的防御范围。神经症不只是保护核心特质,也同样保护许多其他属性(工作,名声,角色,虚荣,性能力,健壮体格)。许多人在这些属性受到威胁时,变得过分紧张。
他们相当于认同“我就是我的事业”,“我就等于我的性吸引力”。
去认同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改变机制。禁欲主义的传统中,长久以来都有着超越物质和社会属性的观念。对死亡的觉察促进了观点的改变,并使人能够区分核心和附属品,重新投入核心而脱离其他。
c.他人的死亡
失去父母使我们触碰到自己的脆弱,如果父母都无法拯救自己,谁来拯救我们呢?父母离去之后,我们与坟墓之间就再也没有别人了,而我们变成了子女与死亡之间的屏障。对抗不确定性的屏障消失了。
丧偶常常激起人类根本性孤独的问题;失去重要他人使人更明确地觉察到,虽然我们努力在世上双双相伴同行,但是根本性孤独仍然使我们必须承受的。
丧失子女常常是最痛苦的,许多父母存在严重的内疚感,数据显示内疚的常见原因是,父母试图缓解自己的存在焦虑,试图“控制无法控制的(子女的死亡)”。而另一个常见的含义是,它预示着永存计划失败了,他们不会被人(子女,重要他人)铭记在心,他们的种子不会在未来生根。
d.重大事件
任何挑战病人世界观的事情,每个发生在病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特别是无可挽回的事件,都隐藏着存在性焦虑。分居和离婚是主要例子。
对某些病人来说,
对关系作出承诺比关系的结束更像是一种边界处境。
承诺带有有限的意味,许多人不满足于长久的关系,因为那将意味着“如此而已”,不再有更多可能性,不再有不断进取的辉煌梦想。无法改变的决定引发存在性焦虑,因为它排除了其他可能性,迫使个体面对“未来的可能性成为不可能”。
青春期进入成年的过渡期,常有明显的死亡焦虑,一组临床综合征称为“生命的恐惧”,包括明显的疑病症状和思维固着于身体的衰老,时间的飞速流逝,以及死亡的无可避免。
中年人常常无意识地开始被“不会再成长只会更衰老”的想法占据。人们把前半生都花在“独立的成就”上,终于达到人生巅峰,不料却猛然发现潜藏在生命之下的死亡。而对于没有成功建立起婚姻和职业生活的人来说,困扰会更加严重。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受到威胁或是退休,能够增加人们(特别是相信生命是不断螺旋式上升的人)对自身死亡的觉察。
Tips.作出承诺更像是为选择负责,不愿意做决定是因为总认为还有更好的可能。
e.增加死亡觉察
使用LSD诱发濒死体验,休克治疗,引导想象技术等,人为地增加人们对死亡的体验。
f.与临终者互动
邀请来访者观察晚期病人的团体会谈;引荐晚期病人加入日常心理治疗团体。
B.死亡是焦虑的基本来源
死亡焦虑存在于生命最深处,但它受到严重的潜抑,极少被完整地体验,以死亡焦虑本身为临床表现并不常见,死亡焦虑也很少成为治疗中明确的主题,尤其是短程治疗。
tips.我们常使用潜抑和置换的机制“处理”死亡焦虑,把焦虑与特定的情境连接起来。焦虑会变成恐惧。恐惧的对象是特定的事物,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中对其进行定位。由于可以定位,恐惧变得可以忍受,甚至能得到“处理”(个体可以回避特定的对象或是发展处一些系统化的方法来克服恐惧)。
但正是因为死亡焦虑和存在紧密联系着,所以它与其他体系中“焦虑”的含义有所不同。
存在主义取向的治疗师,虽然希望减轻焦虑的破坏性后果,却不希望消除焦虑。
把焦虑减轻到比较舒适的程度,利用即存的焦虑来增加人的觉察力和活力。
C.心理治疗中的问题
a.病人和治疗师的否认
增强病人的死亡觉察和修通死亡焦虑是复杂而漫长的。病人表面上对治疗师的解释表示领悟,而在深层仍是一种否定。病人可能会对治疗师进行回应,审视他们关于有限性的感觉,但最后常常变成了理性讨论。治疗师会不断遇到病人对抗治疗的心理力量,而治疗师在过程中也必须面对死亡并感受面对死亡的焦虑,双方都很容易逃避这个议题。
b.增加治疗中的焦虑
人类有限性的观念伴随着一个焦虑的力场,进入这一力场就意味着加深焦虑。存在主义治疗取向是动力性和揭示性的,并不是支持性或潜抑性的。这确实会增加病人的不安。深入人的焦虑根源而没有一段时间高度焦虑和抑郁的体验,是根本不可能的。
c.生命的满足与死亡焦虑:治疗的立足点
一项六十位罹患晚期癌症病人的生活态度研究报告:“当生活令人满意时,死亡不太会冷人烦恼……对过去的生活较为不满时,对疾病以及其结果的看法会有更多忧虑。”生活满意度差,越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愤怒,并且整体上更加在意疾病和套题医疗护理的满意与否。
这些结果看似违背常识,因为从表面上,人们可能会断定那些生活不顺,希望破灭的人会欢迎死亡的解脱。
可是与之相反的才是正确的:成就感,一种已经好好活过的感觉,可以减轻死亡焦虑。
这样的领悟给了治疗师一个立足点,如果能帮助病人体验到生活的满足感增强,就能使过去的焦虑平静下来。
个体正是由于过度的死亡焦虑才会生活在受限制的生活中——致力于更多的安全,生存和解除痛苦,而不是成长和实现的生活。
D.死亡焦虑的治疗策略
a.死亡脱敏
在事先设计好的,减缓焦虑进程的心理状态和环境中,让人们暴露于他所害怕的刺激(精细划分等级)。
b.解剖和分析
许多人都会被面对死亡时的无助感压倒。策略是,把附带的无助感觉和真正的无助区别开来(真正的无助是面对人们无法改变的存在处境的无助)。包括:临终的痛苦,来生未知的恐惧,担心自己的家人,身体,担心寂寞,衰退,把死亡等同于失败(成就导向的文化)。把这些恐惧一一分开理性审视,都比完整形态的恐惧小一些。
另有一种原始的,难以形容的恐惧,在成人无意识里停留的幼儿的非理性恐惧,认为
死亡是邪恶,残忍,毁灭的力量
。这些都是远祖的无意识残留物,它们破坏了成人认知现实的能力。
E.总结
死亡是人类存在处境的一个成分,它帮我们了解焦虑,提供了一个心理动力的构架,它是解释的基础,是人类心理环境的底色,也是一种能激发观点大幅度转变的边界经验。
第三章 自由
对于哲学家来说,“自由”具有广阔的个体,社会,道德和政治含义。在这本书中,主要探讨的是个体创造自身生活的自由,个体欲望,选择和行动的自由,以及对于心理治疗而言最重要的自由——
改变的自由
。
part 1 责任
在心理健康领域,“责任”是指病人做出理性行为的能力以及治疗师对于病人的道德承诺。前者可以被概括成:成为一个事件或者某物的毫无争议的作者。
意识到责任等同于意识到自己是自我,命运,生命中的困阻和感受的创造者,也是个体自身痛苦的创造者。
如果不能够接受这种责任,坚持认为其他人或者其他因素是造成自己不快的罪魁祸首,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治疗。
从最深层意义上说,责任解释了存在。海德格尔把个体称为“在此”(而不是“我”,或“一个人”等)。他强调人类存在的双重性:个体在“那里”,同时个体也构建了什么是“那里”。自我是合二为一的,它是个经验自我(一个客观自我,那个站在那儿的某物,世界中的一个客体);它也是一个先验自我,构建了自身和世界,也就是为自身和世界负有责任。
这种角度下责任必然与自由产生因果关系。
萨特说:“人类不仅仅是自由的,而且注定是自由的。进一步说,自由的概念扩展到不仅要为世界负责,还要为个人的生活负责,
不仅仅是为个人的行动负责,也要为不作为负责。”
在萨特看来,个体本身是创造者,这就是他说“人就是要成为上帝的存在”的含义。
无根感常被用来描述觉察到责任时的主观体验。
存在主义哲学家将无根感带来的焦虑称为“焦虑的底端”,也就是最根本的焦虑,比死亡焦虑切入得更深。死亡焦虑被看作是无根感焦虑的一个象征。
“我的死亡”意味着我的世界分崩瓦解,世界的意义赋予者和观察者也死去了,这使人真正面临虚无。
无根感焦虑和死亡焦虑相同,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显著。成人不容易觉察到它的存在,儿童甚至不会有所体验。
对于那些深入思考便会让自己意识到根本性无根感的情境,如做决定,独处,自主的活动,个体会避之不及。
因此人们追求秩序,权威,宏大的图景,幻想,这些比自己“大”的东西。
无根感最有力的防御是
把个体所体验到的事物所呈现的样子认作是现实
(认为事情就是那样存在的)。把自己看作世界的创造者这种想法,与我们通常的体验背道而驰。我们的感觉告诉我们世界在那儿,我们只是进入或者离开。
Tips.无根感的直观理解,失去照顾自己的拯救者,必须自己构建自己,感到孤独而无助。“我的死亡”代表我所构建的意义被死亡带走了。
A.逃避责任的临床表现
近几十年的各种疗法都强调一个共同特征:个人承担责任。相对于弗洛伊德时代,当今的病人更多要应付的不是被压抑的本能驱力,而是如何自由。
a.强迫性
构建一个没有自由体验的精神世界。通过强迫性消除选择,避免责任的问题。
b.责任的转换
把责任转换到另一个人身上,避免个人责任。在治疗关系中尤为常见。很多人在治疗时并不思考自己的问题,而只是将材料“倾倒”给治疗师。
不愿意识到责任的背后,永远潜藏着对无根感的焦虑。承担责任是改变的先决条件。
只要个体相信自己的处境和不快是别人或者某种外力造成的,那么努力改变自己又有什么意义呢?
人们在逃避对责任的觉察上有着不屈不挠的创造性,偏执的病人由甚。
1.否认责任:无辜的受害者
将自己看作是无端被卷入事件的受害者,常见于癔病性人格。
2.拒绝责任:失去控制
暂时性地进入一种非理性状态,在这种状态中病人可能有不负责任的行为。“失控”行为常常能带给病人
继发性获益
,并且自我欺骗性地逃避责任。它还提供另外一种补偿,即他人的照顾。有些人甚至会严重到退行的程度。
c.逃避自主行为
某些病人明明知道如何能够帮助自己感觉好一些,但就是不能迈出这一步。这些人不愿意承认幸福和安慰掌握在自己手里,不明白除非采取行动,否则帮助不会从天而降。
对责任的承担让人放弃存在终极拯救者的信念;对于世界观建立在这个信念之上的人来说,放弃它是极端困难的。
d.愿望和决定的障碍
当一个人完全意识到自己的愿望和决定的时候,也就是完全面对责任的时候了。萨特常说,个体生活是由自己的选择构成的。
人自愿成为自己现在的样子。如果一个人对自我构建(及其中隐藏的无根感)感到恐慌,那么他就可能会使自己麻木而不去期望或者感觉,放弃选择或者将选择转嫁给他人,某个机构或在外事件以逃避愿望。
B.承担责任与心理治疗
a.识别与标记
识别病人逃避责任的情形和方法,使用各种技巧让病人关注责任。一种方法是,改变病人讲话时的方式,当他说“他烦我”,就要他改成“我让他烦我”;当他说“不能”,治疗师就让他把说法改成“不愿意”,以此增强对责任的觉察。只要病人相信“不能”,他就不会意识到自己对个人所处情形的责任。
另一种方式是让病人把逻辑的荒谬性展示出来,例如让病人说“妈妈,除非你在我十岁那年以不同的方式对待我,否则我不会改变。”这是让病人思考自己对改变的拒绝,而不是真的不能改变。让当事人面对自己所处情形的荒谬性,并意识到因为怀恨母亲而无谓地牺牲了自己的生活。
这种干预的一般性原则是,每当病人哀叹自己的处境,治疗师就要探寻病人是如何自己创造出这种处境的。
对厌恶生活中种种限制的病人,必须让他体验自己如何造成了这种环境。通常当一个人的生活结构化到一定程度,往往感到生活是外加的,是一个固定的必须遵从的结构,而不是一张由个人编织的,可以由不同构造方式的网。
b.责任与此时此地
治疗师很少能凭借单纯的技巧和二手信息促使病人承担责任,因为病人并不是自身生活困境的客观观察者。病人会使用防御机制扭曲信息,使之符合其假设的外在世界。他们会在心里想:说来容易,治疗师可以坐在舒服的办公室里,告诉我是我把自己搞成这样的,可他不知道我丈夫是多么的残暴;他根本不知道商业世界是怎么回事;他不知道我的冲动是多么难以抵御。
相比二手资料,多注意和使用在治疗情境中出现的一手事件。病人对责任的逃避不仅会在与治疗师的关系中重现,也会在病人对治疗的基本态度中重现。很多病人被动参与治疗,不期待发生什么,如果有事发生,也是由治疗师推动的。当治疗师问:“你为什么来这里?”病人会强调:“我不知道该做什么”“如果我知道,我就不用来这里了”“这就是我为什么来找你的原因”“告诉我怎么做”。病人拒绝承担改变的责任,就像在治疗之外,病人拒绝承担对其生活困境的责任一样。
c.治疗师的风格与责任承担
过于主动的治疗师会接管病人的责任,而过于被动的治疗师又向病人传递一种无力感。一些治疗师认为对病人深思熟虑的行为,不建议加以制止,因为这样做会暗示病人不用负责,只能受到治疗师权威这种外在力量的约束。亚隆表示,治疗师应该专注于让病人意识到,不管是喜欢还是不喜欢,都得面临选择,不能逃避自由。
提问“为什么不”可能比“为什么”有用得多
,甚至病人是否遵从这个建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借此病人可以注意到自己甚至从来没有考虑过的显而易见的可能性。
1.弗里茨·珀尔斯的格式塔疗法
如果病人对自己所作所为,对自己如何创造自己的症状,创造自己的存在承担责任,那么就开始了成长与整合。他说:
我们听到病人用“事情”来去除自己的行动,变成无常世界的被动接受者。“我做了这个”成为“事情就这样发生了”。我发现我必须不断打断病人,请病人用自己的方式把“这是忙碌的一天”变为“我让自己忙碌了一天”,把“这时段很长的对话”变成“我说了很多”,诸如此类。有些时候,需要使用结构化练习来说话,“……我为此负责”,例如“我的声音很轻……我为此负责”,“现在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我为此负责。”
珀尔斯试图帮助病人完成自己的格式塔,完成未完成的事情,被阻隔的意识,被逃避的责任。于是非常强调病人要对自己负责。
亚隆认为,在有些情况下,治疗师在治疗开始之前就要求病人承担一定程度的责任是有益的。许多治疗师坚持要求与具有高度自杀倾向的患者约定,在一段特定的时间内,不许试图自杀。亚隆认为珀尔斯强力的,有魅力的个人风格与他所持有的观点相矛盾。他强势地宣称“让我告诉你如何去做,什么时候去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与让病人要自己承担责任是矛盾的。
2.赫尔姆斯·凯泽和承担责任
凯泽相信病人有一种普遍性的冲突,
“成熟的成年期必然要承担一种完全,基本,恒久而无法克服的孤独。”人渴望自主,却又逃避自主必然产生的孤独。人们使用一种借着弱化自我界限,于他人融合而否认孤独的防御机制。
什么样的事情会迫使我们面对孤独?凯泽认为,就是那些让人们了解到自己要为自己的生活承担完全责任的事情,
特别是可能改变一生的决定,或是注定不被权威支持的信念。
这时我们就会努力寻找为自己承担责任的他人。
凯泽认为为了阻止责任转移,治疗必须是完全没有结构的,完全非指导性的,而病人不仅要对治疗内容完全负责,也要为治疗进程完全负责。他相信“任何可以增强病人责任感的话一定有助于治疗。”
亚隆认为珀尔斯和凯泽处于两个极端,为了让病人能够继续接受治疗,可以在治疗开始时采取主动和积极的态度,在稳定治疗关系后,就可以着重强化病人接受责任的治疗情境了。
C.责任的局限
很多治疗师在专业上提倡责任,但是在其内心深处和信念体系中,是环境决定论者。治疗师们常有双重标准:病人构建自己的世界,为自己的世界负责,而治疗师则生活在完全客观和结构化的世界中,尽力去发现“实际”是什么样子的。
在决定论者和自由意志论者的辩论中,逻辑和现实都倾向了决定论者。自由意志论比较疲软,常诉诸不可测量的感觉。即使在班杜拉提出交互决定论后,这一立场仍旧不够有力。
亚隆则说,我们无法否认环境,遗传和偶然事件在人一生中占有的分量,环境的限制作用是很明显的。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影响生活的外在困境,但这并不能说明我们在这个情境中就别无选择了。我们对自己从困境中能获得什么负有责任,我们对面对困境的态度负有责任,对自己是否会被伴随而来的痛苦,愤怒,沮丧所击倒负有责任。即便所有努力都失败了,逆境无法克服,我们也要为自己对逆境采取的态度负责:是痛苦懊恼地生活,还是找到超越逆境的方法,在逆境中重建有意义的生活。
D.责任与存在的内疚
内疚感是在试图增强病人对责任觉察时的阴影。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个体不能依赖于如下借口:我不是故意的;我没有办法;我这样做是因为根本无法抵抗的冲动。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中的内疚不仅是因为对别人有过错或者是违反了某种道德或社会规范,它也包括对自己所犯下的错误感到内疚。
海德格尔提出:感到内疚同时也有负责的意思,也就是作为某件事的促进者,执行者,甚至是起始原因。
所以人的内疚感的强烈程度,等同于对自身,对自身世界的责任感。感到内疚的原因是人们没有能够实现自己真实的可能性。当我们限制自己不去经历很激烈很敏锐的生活,也不实现自己的潜能时,我们为自己未被运用,没有活过的生命感到内疚。
环境阻碍实现自我潜能时,人无法看到自己的潜力,于是发展出了另一个自我形象,理想自我,并将生命能量指向理想自我。自我疏离感,个体和真实自我分裂而导致不承认自己真实的情感,愿望和想法。可能自我和实际自我会不断比较,之间的差别会导致强烈的自我轻视,而这种自我轻视会贯穿人的一生。
但是,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存在的内疚具有积极,建设性的作用,可以引导个体回归自我。
part 2 意志
人们有一种来源于道德哲学的天真期望,认为如果一个人知道什么是好的(符合自己最佳利益的),他就一定会依此而行动。
责任觉察本身并不等于改变,它只是改变过程的第一步。为了改变,人们必须先担负起责任,必须承诺自己有所行动
。意志(will)这个词代表着未来时态,它也是心理治疗带来改变的正确时态。
罗洛·梅认为愿望先于意志,没有先前的愿望,就不会具有意义的行为。它定义为“在想象中体验某种行为或状态的可能性。”是意志过程的第一步。
A.愿望
愿望受阻的人有很严重的社交困难。他们没有意见,没有喜好,寄生在他人的愿望上,最终让别人变得厌烦,精疲力竭。
比起“失去愿望”,更常见的是个体怀疑或抑制自己的愿望。努力表现自己很坚强而决定不要期望:“如果我从来没有愿望,那我永远不会软弱。”
另一些人把自己局限在消沉的内在体验中:“如果我没有愿望,那我永远不会再失败或遭人拒绝。”
还有些人像婴儿一样,希望永恒的照顾者能读出他们的愿望。更甚的情况,是非常害怕被照顾者抛弃,以至于克制一切个人欲望的直接表达,不允许自己拥有愿望的权利,好像他们的愿望会激怒,威胁或赶走别人。
a.无法感受
一些病人似乎无法感受或不能用语言来表达感受。他们无法区分不同的感情,用同样的方式体验喜悦,愤怒,悲伤,烦躁等一切情感。他们不能定位身体内部的感觉,对内在的驱力和情感尤其缺乏想象力。西夫诺斯称之为“述情障碍”。
很多疗法都通过两种基本方式来帮助人:
促进人际关系;促进人的愿望的能力。
b.感受与人际关系
述情障碍的人,别人不知道这个人有何感受,他看起来被动,呆板,沉闷,乏味,了无生气。别人不得不在关系中制造全部感情,因此感到沉重的负担,并怀疑这种情感阻塞的人是否真正地关心自己。述情障碍者存在于寂寞状态之中,不仅切断了自己的感受,也切断了别人的感受。
c.感受与愿望
愿望需要感受。如果一个人的愿望基于感受之外的东西——例如理性思考或道德责任,那就不再是愿望,而是“必须”,“应该”。
有些人把感受和愿望置于功利性目标之后,类似“如果做什么都是徒劳的,那为什么还要期望,还要感觉呢?”
这种人的行动有着内在的引导感,但是没有愿望。他们的愿望来自外部,而不是内在。
另一种人,努力想弄清楚别人想要是什么,借此找出自己应该有什么感受和愿望,以便让别人满意。
感受是愿望的前提,但不等于愿望。人可以有感受而没有愿望,所以也就没有意志。
Tips.生活中常有这样一类人,很努力地工作生活,但是他要成达的目标都是“必须”“应该”的,有时候会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d.感受阻塞
治疗师很容易会认为只要打破阻碍,炸毁阻碍病人感情的堤坝,情感就会像瀑布一样从缺口流出。但是没有证据显示快速集中地情感唤起(会心和完形的情感引发技术)具有疗效。珀尔斯强调一种体验疗法,从感官和运动的觉察开始。“拥有”感觉后,就能开始了解自己的愿望。例如病人如果理智化提问,就可以鼓励他们用陈述句来表达,并说出问题背后的愿望。
这些技巧基于一个假设,即在某个深入的层面人们了解自己的愿望和感受,并且治疗师通过适当地聚焦,能够增加病人对这种内在状态的意识体验。
e.冲动
有些人逃避愿望的方法是对愿望不加分辨,对所有愿望都立即冲动地行动。这样就避免了在多个愿望中做出选择,因为如果愿望同时被体验到,也许它们是相互矛盾的。
在“先后矛盾”中,个体先体验到一个愿望,然后体验到另一个愿望。当一个愿望占优时,个体就按照它行动,因此不能充分考虑到另一个愿望。治疗师需要把病人的先后矛盾转变成同时矛盾。以先后的方式体验相冲突的愿望,是保护自己免于焦虑的方法。当同时面对冲突的愿望时,就必须选择其中一个,放弃另外一个的责任。
f.强迫性
强迫性的个体依据内在的要求行动,这些要求并没有被体验为愿望。强迫性个体通常意识不到自己不能产生愿望的问题:他们并不觉得空虚或没有目标,相反,常常是积极的,坚强的并无时无刻不拥有一种目标感。但是怀疑常常出现。只有在防御破裂的时候(外部强加的目标——金钱,名声,权力等——由于失业,家庭破裂,或是已经实现而失效),才会发觉真实的自我受到了压抑。
B.决定—选择
一旦个体充分体验到愿望,就要面对决定或选择。决定意味着致力于行动的过程。如果没有行动随决定而产生,那就没有真正的决定,那只是摇摆不定的决心,一种失败的决心。
a.选项相互排斥
决定一件事意味着放弃其他所有可能。放弃始终伴随着决定。
决定是痛苦的,因为它们意味着可能性的限制
;而人的可能性越是有限制,就越是接近死亡。海德格尔把死亡定义为“未来可能性的不可能。”受到限制的现实威胁到我们应对存在焦虑的主要模式:自己是独特的,能够超越自然法则。
b.决定是一种边缘体验
做出决定,会使人进入到认识自己根本无所依靠的边界境地,威胁到终极拯救者信念。决定迫使一个人接受自身的责任和存在性孤独。
c.决定与内疚
儿童时期如遇到试图镇压所有冲动表现的父母,那么儿童的意志就会充满内疚,体验到一切的决定都是邪恶的,被禁止的。这样的个体无法做出决定,因为他觉得没有做决定的权利。
存在性内疚源于懊悔,源于对自己毫无生机的生机和生命和自身尚未开发的可能性的觉察。
存在性内疚是阻碍决定的强大因素,如果个体接受自己对人生处境的责任并做出改变的决定,就暗示着
个体要独自为过去无法改变的悲惨生活负责,也暗示着很久以前本来能够改变。
C.逃避决定的临床表现
a.打折扣
如果选择时必须放弃其他可能性,那就转换成放弃较少的情境。例如在离婚中把失去丈夫和寂寞之间的选择,转化成在丈夫和新男友之间做选择。
b.贬低未被选择的项目
决定中不同选项的价值越是接近,自由(和不安)的感觉就越强烈。舒适的决定策略需要把选择的项目看成很有吸引力的,为选择的项目则毫无吸引力。
c.委托他人或某事物做决定
人通过拖延,直到外界的代理者或环境为他做出决定。有些人无法做出结束关系的决定,于是以冷淡,无动于衷或沉默的行为迫使对方做出决定。
从羊肠,茶叶,易经,气象变化这些媒介中发现答案,个体就能免受决定固有的存在性痛苦。
D.临床策略和技巧
病人寻求治疗,有些是陷于当前决定引发的痛苦,有些事在治疗过程中不时出现决定危机,有些是长期无法做出决定的问题。
心理治疗的目的是把病人带到能够自由做出选择的境地。
a.决定的治疗方式:意识层面
必须是病人,而不是治疗师提出各种选项并从中做出抉择。让病人“拥有”他自己的感觉,也让他“拥有”自己的决定。
对于病人代做决定的哀求,治疗师必须拒绝。
无论做了决定,还是没做决定,都不是最终结果。个体必须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决定。
有些病人丧失了做决定的能力,治疗师对病人的可能性进行逻辑,系统的分析,有时这是有用的。例如请病人依次思考对于每个“万一”的全部猜测,想象这种情形的发生,可能伴发的各种后果,然后体验并分析由此而来的感觉。
b.决定的治疗方式:潜意识层面
1.决定无可避免
比如癌症病人每天服用可的松,有些人只是当做生活的惯性,而有些人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是每天都在做着继续活下去的决定。
亚隆相信做决定的方式是极其重要的。主动决定的方式与积极接纳自己的力量和资源是相一致的。
如果一个人总是被动地做出决定,内心会渐渐充满自我贬低。
只有当自己能欣赏自己的行为方式时,一个人才可能真正地爱自己。
2.给决定重新做架构
从自己的生命核心出发,区分对自己存在重要等级的目标和事件,让病人意识到某些扰人的决定是无足轻重的,而某些是需要承担重大责任的。
当然在边缘处境中,对自己存在境况的觉察会更多,也会更容易产生重大观点转变。
3.决定的意义
每个决定都有回报,如果病人无法坚持某个决定,
治疗师就必须假设病人已经做出了另一个必然有报偿的决定。
治疗师要把关注点放在事实上已经做出决定上——病人决定保留原有的方式。我们会发现,那些看似自毁的决定,如果从病人的经验世界去看,它们也是合理的,它们是以某种高度个人化或象征化的方式在保护自己。
E.观点整合
产生意志的过程可以拆解为:
感受→愿望→选择→决定→行动
每一个部分都有自己受阻的形式,在这条逻辑下产生的行为,当事人通常能为此意志负责。常有人说先去体验,先去做,然后再想什么,这种形式适合在“选择”阶段受阻的情况,其他时候则要谨慎。
第四章 孤独
part 1 存在孤独
存在主义背景下孤独的含义,亚隆归纳为三种:
人际孤独:通常人们感受到的寂寞,意指与他人分离。
心理孤独(isolation):指人把自己内心分割成不同部分的过程。个体把经验从意识中隔离,使自己无法碰触心灵的这些部分,压制自己的欲望或情感,把“应该如是”或“必须如是”作为自己的愿望,不相信自己的判断,埋没自己的潜力,都可以导致心理孤独。
存在孤独:个体和任何其他生命之间存在着的无法跨越的鸿沟。它也指一种更基本的隔绝,个体和世界的隔绝。
Tips.我对isolation的理解是类似《斯通纳》的主人公那样,心理机能分离,不能切实地感受环境和他人,以及没有愿望。
A.存在孤独的形式
a.死亡与存在孤独
认识到“自己的死亡”会让人彻底了解没有人可以与别人一起死亡,也没有可以替代另一个人死亡。死亡是最孤独的人类体验。
b.自由与存在孤独
1.做自己父母的孤独
一个人为自己的生命负责,意识到不再相信有人可以创造和保护自己,自我创造的行为蕴含着深刻的孤独感。
2.去熟悉感
在有些瞬间感到所有的意义从事物上剥离,符号彻底瓦解,个体从“熟悉”安全锚上脱离,感受到极度空旷和孤独的原始世界。人与世界的关系受到了剧烈的震撼。
c.成长与存在孤独
分离意味着成长。但放弃与他人融合的状态,就要面对孤独带来的恐惧和无助。对存在孤独的恐惧是许多人际关系背后的驱力,也是移情现象背后的心理动力。
人最基本的人际任务是在“关联”的同时能够“分离”。但正是因为面对孤独才能让一个人和另一个人深刻地,有意义地彼此关联。
B.孤独与关系
孤独一直存在,但多数时候我们都关闭了感应器。海德格尔认为人可以接纳一部分孤独,勇敢地承受它。而剩余的部分,会进入与他人的关系中。亚隆表示
用以对抗存在孤独的恐惧的主要力量就是关系。
他并不强调传统的安全,依恋,自我肯定,权力等,他关注的是关系如何能够舒缓根本而普遍存在的孤独感。
没有一种关系可以消除孤独感,但孤独感可以被共享,爱能够弥补孤独感带来的痛苦。亚隆相信如果我们承认自己的存在是孤独的,并毅然面对孤独,我们就能够真正地去爱他人。
如果我们在深不可测的寂寞前为恐惧所征服,我们就不能够真正和他人建立联系。
如此我们对待其他人的方式就像是对待工具或者器械,为实现某种功能而被放置在我们的世界中。
a.无所求的爱
最好的关系是个体以彼此无所求的方式建立联系。临床工作者需要把爱看做是“态度”(看待世界的某些特质),而不是用来形容人和被爱对象之间的关系。无所求的爱是任何世界建立关系的模式。
C.存在孤独与人际心理病理学
a.活在他人眼中
通过寻求关系,逃避对处于存在核心的孤独感和空虚感的觉察。借着被人选择,被人重视而觉得自己的存在得到了肯定。个体否认自我在创造中的作用,选择相信自己的存在依赖于自己是他人意识中的对象,这种解决方式一定会失败:
·关系中的另一个人会因一直需要肯定对方的存在而感到厌烦。
·另一个人会感觉到自己不是被爱,而是被需要。
·个体相信问题在于自己不被爱,但实际上问题是个体无法去爱。
爱人比被爱更困难,爱人需要个体对自己的存在处境有更明晰的觉察和接受。
当治疗在建立长久关系上存在困难的病人时,治疗师可以深入询问病人一般的人际关系,通常都会很有收获。爱的问题并不只是在特定情况下才出现。爱不是某一个关系而是一种态度。不被人爱的问题很多时候源自无法爱人的问题。
b.融合
弱化自我边界,成为比自己优秀的另一个人或者群体的一部分。这与和终极拯救者结合以逃避死亡恐惧有着重叠之处。——区别在于驱动力不同(分别是孤独焦虑和死亡焦虑),最终目标不同(分别是寻求自我界限的消融,寻找强有力的人依附)。
当个体主要存在取向是融合时,他们压抑自己的需要,试图找出他人的期望,把这些当做自己的期望。与支配地位的他人分离时,会承受巨大的痛苦。他们希望避免触怒他人,把安全和融合置于个体性之上。
人也会与“某物”融合,比如某个团体,使命,国家,项目。和别人一样,采用一致的穿着,语言,习俗,放弃不同的想法或感受,这能使人摆脱自我的孤独感。
Tips.恋爱开始几个月的状态是自我界限消融的典型,从某种层度上说是一种退行行为。
c.施虐与受虐
两种倾向来自同一种基本需要,不能忍受个体自我的孤独和软弱。一种是通过放弃自己的独立摆脱孤独,一种是通过吸纳他人而自我膨胀。它们实际上是针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解决方式。施虐和受虐常在同一个人的内心摇摆。
d.性和孤独
性异常的特征之一就是不与对方整个人建立关系,而只是其中一部分。在性上有强迫冲动的个体既不了解他人,也没有投身于和他人建立联系。他们不关心他人的成长,也不会完整“看到”他人,但他会一直观察和关注自己。
e.借他人提升自己
这类人寻找关系的出发点是极端的需求,找到能够“提升自己”的“伴侣”。他们对眼前的关系常感到不满意,认为不符合一直寻找的伴侣标准,所以也不可能发展成长远关系。
亚隆认为“寻找”是理解问题的关键——
一个人并不是“寻找”到关系,而是“建立”关系。这类人不仅把另一方看成“它”,而且把关系看作是静止的,是一个“现成”的实体
,而不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f.幻想的关系
一个有趣的问题——房间里有几个人?一个房间里有A,B两个人,但是房间里真的只有两个人吗?细数一下:
A希望B看到的A
B希望A看到的B
A实际上看到的B
B实际上看到的A
A所以为的自己
B所以为的自己
A的客观实体
B的客观实体
失败的关系不仅只是部分地另一个人建立关系,也可能是部分地和对他人的幻想建立联系。
(在评估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时,一个很有帮助的方法就是问自己“房间里有几个人”)
一个真正的,关爱的关系是和另一个人的关系,而不是和任何来自过去或者现在的这段关系之外的人(幻想,利用)的关系。移情,隐藏的动机和目标,都需要被铲除,才能让真诚的关系得到建立。
part 2 存在孤独与心理治疗
充满存在孤独焦虑的个体寻找关系并不是因为他们想要,而是因为不得不。因此他们所建立的关系是基于求生存,而不是基于求发展。讽刺的是,这些最迫切需要真诚的关系带来安慰和快乐的人,却是最无力建立真诚关系的人。
治疗师需要提供一个理想范式,帮助病人认识治疗关系是无所求的
,让其辨识和了解自己如何对待他人。
A.面对孤独
孤独没有“解决”的办法,孤独是存在的一部分。与他人交流是减轻孤独恐惧的主要办法。
我们都是黑暗中行驶的孤独船只,可以看见其他船上的灯光,虽然我们无法触碰这些船,但是它们的存在以及处境的相似给我们提供了莫大的安慰。
弗洛姆说:“
独处的能力是爱的能力的先决条件。
”能够面对和探索自身孤独的人能够学习以成熟的爱和他人建立关系;而只有能够真正和他人建立关系,到达一定成熟度的人,才能够忍受孤独。
在治疗深入阶段(处理了其他焦虑来源,治疗关系积极稳固),建议病人实施一段孤独期。在几小时到几天内让自己独处,只做一件事: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冥想也是一种体验孤独的渠道。它让人在降低焦虑状态的基础上(肌肉放松,呼吸等),面对孤独。一些人意识到自己和世界同在一起;一些人意识到现实的虚幻本质,意识到自己不仅与他人是分离的,与世界也是分离的。
Tips.还需要考证meditation究竟能让人获得哪些感受,此处翻译成“冥想”可能是语义狭义化。
B.孤独和治疗关系
a.关系产生治愈
亚隆认为治疗师和病人的关系能够两个作用:
1.明晰其他关系的模式
产生移情,使病人理解自己与象征意义上类似于治疗师的人的关系。用现在的关系来理解病人的过去,是传统的移情取向对治疗师—病人关系的处理。可以帮助分析和理解病人和重要他人的关系。
2.提供并一个真正的关系
很多病人把治疗师当做逃避孤独和达到融合的工具。治疗师应努力和病人发展出一种真诚的关系,帮助病人面对孤独,理解对自己生命必须独自承担的责任。而在“关系的限制”中,病人也会破灭治疗师是终极拯救者的幻想。
b.理想的治疗师—病人关系
治疗师对病人必须有一种态度,称之为“治疗性的爱”:无条件的,非相互性的,真诚的爱。即使面对病人的反叛,抑郁,敌意,欺骗时,仍会关心病人。
这不是医生对病人那种人道主义的爱,而是对在自己面前这个特定的人,对这个人而不是另一个人,对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病人”的爱。
亚隆认为,把某种东西“带入他人生命”的概念是一个治疗师的基底。不过他也说治疗师并不是指导者,塑造者,而是“发现可能性的人”。揭露病人身上某种一直存在的东西。
tips.很难理解即把东西带给他人,又不“干预”别人,到底应该站在什么位置。更者,“把东西带给别人”的心态,即使是真诚的,那么亚隆也不会去提“平等的”,而我又觉得真诚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所以潜意识里说服不了自己。
c.治疗师的自我袒露
要完整体验另一个人,就必须把自己向对方敞开,以一种开放和诚实的方式“参与”对方,把对方体验为正在回应这种参与的人。至于袒露多少,怎么袒露,亚隆没有提供细节指导,只是原则上按照“建立真诚关系”为目标。
另一个方面,病人也许会问“如果你真的关心我,在我没钱时你还会不会见我?”“这是不是用钱买来的关系?”确实,治疗师对病人的重要性一般大于病人对治疗师的重要性。亚隆表示唯一的可能回应是,在治疗时,要全然地与病人在一起,尽力将自己整个存有给对方。
tips.对治疗师来说,保持情感上的不卷入是更安全,更不需要投入过多能量的。但是这样可能会让自己变得麻木不仁,而卷入过多,则会感到混乱,“走不出来”,这都是很危险的。另一方面,很多治疗师不知道自己在利用与病人的关系逃避整合自己的孤独,一直作为“他人的拯救者”。这样自己的自主关切能力也会很难发展。
tips.对病人的问题,另一种回应可以是,用钱买的是心理治疗技术的专业性,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则不是用钱来衡量的。
第五章 无意义感
part 1 无意义感
存在主义理念把世界看做是偶然的,也就是任何事情都可能是另一幅样子。人构成了自身,自己的世界以及在这个世界中自身所处的情境,不存在“意义”。在宇宙中没有宏大的设计,没有指导生活的原则,除非个体自己创造这些原则。因此,最根本的问题变成了:需要意义的个体如何在一个没有意义的世界中找到意义?
A.生命的意义
a.普遍意义
生命是否至少能纳入某种逻辑上内在统一的模式中?它指向某种奇特的或者宗教性的宇宙秩序。
在西方世界,犹太教,基督教等宗教传统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意义图式,基本原则是:世界和人类生活属于已经安排好的神圣计划的一部分。正当的生活将会得到奖赏。个体永远无法确知上帝的想法。人也不能期望完全了解一个意义,因为意义处于超越人类理解能力的维度之上。
b.世俗意义
具有个人意义,朝向某种目的或者需要得到现实的功用。现代社会迅猛发展的科学让人们越来越怀疑超越人类的存在(不管是超自然还是其他抽象的绝对存在),就越难接受普遍意义的系统。
存在主义哲学中的意义:加缪与萨特
加缪认为人们要求世界提供一个道德评判的基础,但世界对我们的期望无动于衷。人类的渴望和世界冷漠之间的张力构成了“荒谬”的人类处境。加缪起始的立场是虚无主义,在这之上发展处一个个人意义系统,包含几个突出的价值和行为准则:勇气,高傲的反抗,齐心协力,爱以及尘世的圣洁。
萨特对生命意义的看法简练而无情:所有事物不因任何理由而存在,从开始到衰落带死亡,一切都是出自偶然……我们的诞生毫无意义,死亡同样没有任何意义。不过在他的小说中,他提供了对意义追求的道路,包括:找到一个“家”,在这个世界上与他人共同的归属感,自由,反抗压迫,为他人服务,启蒙,自我实现以及参与,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参与。
对萨特和加缪来说都很重要的是,
人意识到必须创造自己的意义(而不是寻找上帝或者是自然的意义),然后人必须全然投入去实现这个意义。
以下是亚隆举例的一些能够给人提供世俗意义的活动。
1.利他
给世界留下较好的居住环境,服务他人,参与慈善活动,这些愿望是美好的。利他行为的背后常存在两种存在背景的动机模式:
·成为他人的榜样,尤其是自己孩子的榜样,通过善举,让更多的人以其作为榜样,把自己的存在延展到他人的存在中。
·一种得与失的交换。对世界作出应有的贡献,死后必将得到相应的回报。这种思想深深扎根在犹太教-基督教的传统中,许多人把它看做先验的真理,即使是潜意识上的。
2.为理想奉献
加入一个整体,投入全部身心为它努力。为理想奉献的人会认同生命的意义在于产生或者奉献给超越我们自身的东西。最重要的一点是,
理想若要赋予生命以意义,就必须使个体超越自我,使个体成为更大构架中参与协作的一部分。
许多理想都有利他的成分(例如为了最多个体的最大利益)。如果一个活动要提供意义,那么很重要的一点是它能够“使个体超越自我”(稍后会重点解释这个名词)。
3.创造性
创造从未出现过的,美丽的,和谐的东西,可以有效消解无意义感。创造性行为最大的优势是提供了自身的合理性,没有必要再去问“为了什么”,创造就是“存在本身的理由”。艺术家们通常有着超越常人的,极高的个人反省力,因而也比大多数人更敏锐地感受到人类的存在处境和宇宙的漠然性。因此也承受着更强烈的无意义危机,并带着从绝望中产生的力量,投入到创造活动中。
4.享乐主义
这个观点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完全地品尝生活,对生命的奇迹保持惊奇,把自己投入生命的自然韵律之中,
在最深的感触中寻找快乐
。
柏拉图在《斐利布斯篇》中描述了一个对人生正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5分
-
书籍清晰度:4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5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6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章节完整(535+)
- 无多页(550+)
- 速度慢(293+)
- 已买(221+)
- 方便(398+)
- 内涵好书(575+)
下载评价
-
网友 师***怡:
( 2024-12-12 01:05:52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游***钰:
( 2024-12-18 04:57:20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权***波:
( 2024-12-02 05:55:01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詹***萍:
( 2024-11-29 23:47:00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林***艳:
( 2024-12-06 00:26:40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康***溪:
( 2024-11-25 14:55:07 )
强烈推荐!!!
-
网友 堵***洁:
( 2024-12-16 08:38:45 )
好用,支持
-
网友 温***欣:
( 2024-12-16 10:17:16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孙***美:
( 2024-12-09 23:29:49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国***芳:
( 2024-11-27 01:30:36 )
五星好评
喜欢"官式建筑內檐棚壁糊饰技艺和它的传人们 王添艺 著 顾军,苑利 编"的人也看了
-
JSON必知必会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哈他瑜伽教育学师资认证基础:理论篇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0-4岁幼儿认知小百科全8册点读版中英双语启蒙早教撕不烂纸板书认识动物水果蔬菜交通工具颜色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俄罗斯与外高加索三国安全合作研究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数学考点精讲(2019MBAMPAMPAcc等管理类联考)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仓储系统规划与管理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随机签名】临渊行·云出天门(全三册)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第二继承人(中):潘多拉之心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银行招聘考试一本通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自主水下机器人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高考重点攻关·素描静物 明暗训练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勇士武装吉普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物理化学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设计·制作·游戏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TCP/IP高效编程 : 改善网络程序的44个技巧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相遇纽约New York Encounter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武则天的世界【正版】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云南公务员考试中公2018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考前冲刺预测试卷申论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语言与语言学词典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宝鸡古代道路志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考研王者·中医内科学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Z创新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行为经济学导论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数字信号处理原理及应用 傅华明 著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中学教材全解解透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三册文化交流与传播人教版2024新版高二下册选修三历史解透教材配套新高考地区薛金星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文化产业投融资【售后无忧】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民宿中国行(共七册)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论语全解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新概念英语青少版2A 同步练习大全2A(二次修订) 智慧版 零起点入门 零基础自学 中小学英语 子金传媒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卡耐基写给女人的一生幸福忠告/人生金书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7分
人物塑造:6分
主题深度:9分
文字风格:5分
语言运用:9分
文笔流畅:5分
思想传递:8分
知识深度:6分
知识广度:8分
实用性:6分
章节划分:3分
结构布局:5分
新颖与独特:9分
情感共鸣:5分
引人入胜:5分
现实相关:7分
沉浸感:6分
事实准确性:7分
文化贡献: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