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乐书屋 - 读史方舆纪要 - pdf 电子书 免费 下载地址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4-05-21 02:29:43

读史方舆纪要 pdf 电子书 免费 下载地址

读史方舆纪要 pdf格式下载
读史方舆纪要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101019100
  • 作者:(清)顾祖禹 灵轩 
  • 出版社:中华书局
  • 出版时间:2005-3-1
  • 页数:6294
  • 价格:596.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中國古代地理總志叢刊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05-21 02:29:43

内容简介:

《读史方舆纪要》清初地理著作。原名《二十一史方舆纪要》。顾祖禹(1631-1692)撰。祖禹字景范,号宛溪先生,江苏无锡人。他自顺治十六年(1659)开始编纂该书,前后历时二十年成稿。

全书共一百三十卷。首为历代州域形势九卷,记述历代王朝的盛衰兴亡和地理大势;次为明代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一百十四卷,分叙其名山、大川、重险,所属府、州、县及境内部分都司卫所的疆域、沿革、古迹、山川、关津、镇堡等,并记载其地发生的历史事件,考订其变迁,剖析其战守利害;再为川渎异同六卷,专叙禹贡山川的经流源委及漕河、海道;末为分野一卷。另附《舆图要览》四卷,内容有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九边、黄河、海运、漕运及朝鲜、安南、海夷、沙漠等图。全书参考二十一史、历代总志及部分地方志书达百余种,集明代以前历史 地理学之大成,在当时即被誉为“数千百年所绝无仅有之书”。

该书成稿在清顺治、康熙年间,但内容以明代末年以前的疆域政区及史事为断限,定稿本刊行前后又有局部修改,故今存稿本、抄本与刊本略有参差。清初刊本亦有改窜。稿本现存上海图书馆,另有抄本、刊本多种,最早的嘉庆十六年(1811)龙万育敷文阁本为目前通行版本。


书籍目录:

前言

点校说明

读史方舆纪要敍(魏禧)

读名方舆纪要敍(彭士望)

原序一(熊開元)

原序二

读史方舆纪總叙

凡例

读史方舆纪要目次

卷一 历代州域形势五 唐虞三代 春秋戰国 秦

卷二 历代州域形势二 两漢 三国

卷三 历代州域形势三 晋十六国附

卷四 历代州域形势四 南北朝 隋

卷五 历代州域形势五 唐上

卷六 历代州域形势六 唐下 五代九国附

卷七 历代州域形势七 宋上遼夏附

卷八 历代州域形势八 宋下遼金元附

卷九 历代州域形势九 明(一)

卷十 北直一 封域 山川险要

卷十一 北直二 顺天府

卷十二 北直三 保定府

卷十三 北直四 河间府

卷十四 北直五 真定府

卷十五 北直六 顺行 广平府

卷十六 北直七 大名府

卷十七 北直八 永平府 延麙州 保安州

卷十八 北直九 万全行都司開平大寜二衛及衡衛附

卷十九 南直一 封域 山川险

卷二十 南直二 应天府

……

读史方舆纪要

舆圖要覧


作者介绍:

有清一代地理著作层出不穷,其中,清初顾祖禹独撰的《读史方舆纪要》颇受后世称道,被誉为"千古绝作"、"海内奇书"。

顾祖禹,字瑞五,号景范,江苏无锡人,生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由于久居无锡城东宛溪,被学者称为宛溪先生。他自幼聪颖过人,好学不倦,背诵经史如流水,且博览群书,尤好地理之学。顺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关,顾祖禹随父避居常熟虞山,长期躬耕授业,过着"子号于前,妇叹于室"的清贫生活。虽如此,亦耻于追名逐利,走入仕途。相反,选择了以著书立说为手段,以图匡复亡明的道路。秉承父亲遗命,立志著述《读史方舆纪要》,"盖将以为民族光复之用"。自顺治十六年(1659年)始,他边教私塾,边开始《读史方舆纪要》的著述。

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藩起兵,顾祖禹只身入闽,希望投靠耿精忠,借其力达到反清复明的目的,但未被耿精忠收用,只好重返故里,继续撰写《读史方舆纪要》。康熙年间,虽曾应徐乾学再三之聘,参与《大清一统志》的编修,但坚持民族气节,不受清廷一官一职,书成后甚至拒绝署名。在此期间,顾祖禹利用工作之便,遍查徐氏传是楼藏书,为《读史方舆纪要》的修撰,积累了大量资料。经过30余年的笔耕奋斗,约在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前,也就是顾祖禹50岁左右时,终于完成了这部举世闻名的历史地理巨著。

《读史方舆纪要》共130卷(后附《舆地要览》4卷),约280万字。综观全书有如下一些特点:

第一,选材得当,体裁新颖。《读史方舆纪要》选取材料与一般地志不同。着重记述历代兴亡大事、战争胜负与地理形势的关系,而游观诗词则大多"汰去之"。前9卷撰述历代州域形势。接着,以114卷之多,以明代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及所属府州县为纲,分叙其四至八到、建置沿革、方位、古迹、山川、城镇、关隘、驿站等内容。与各地理实体有关的重要史实,附系于各类地名地物之下。并常在叙述中指出该地理实体得名的原由。随后,以6卷记述"川渎异同",作为"昭九州之脉络"。最后一卷是传统之说"分野",作天地对应,有"俯察仰观之义"。前面历代州域形势以朝代为经,以地理为纬;后面分省则以政区为纲,朝代为目,全书经纬交错,纲目分明,且自作自注,叙述生动,结构严谨,读之趣味无穷。

第二,具有浓厚的军事地理色彩。顾祖禹著述《读史方舆纪要》的主要目的之一既然是为反清复明之需,当然十分注重对于军事的记述。他鉴于明朝统治者不会利用山川形势险要,未能记取古今用兵成败的教训,最后遭致亡国的历史,在书中着重论述州域形势、山川险隘、关塞攻守,引证史事,推论成败得失,"以古今之史,质之以方舆"。详细记载历代兴亡成败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而对名胜古迹的记载则相对简单得多。不仅前面9卷专门论述历代州域形势,而且每省每府均以疆域、山川险要、形势得失开端。各省形势及其在军事上的重要性,皆有总序一篇进行论述。《历代州域形势》和各省山川险要总论,几乎每篇都是甚有价值的军事地理论文。

而且每叙述某一地理实体时,必穷根究源备述其军事上的地位和价值。顾祖禹认为,地利是行军之本。地形对于兵家,有如人为了生存需要饮食,远行者需靠舟车一样重要。只有先知地利,才能行军,加上"乡导"的帮助,"夫然后可以动无不胜"。这正是他在《读史方舆纪要》中,对于地理环境与战争得失成败的关系着重记述的初衷。难怪张之洞认为"此书专为兵事而作,意不在地理考证。"梁启超也认为,"景范之书,实为极有别裁之军事地理"。

第三,注重人地关系的辩证思维。以研究天险地利为主的《读史方舆纪要》,始终贯穿着天险地利只是成败得失的从属条件,而决定的因素还在于社会和人事的正确思想。因为"阴阳无常位、寒暑无常时、险易无常处"。虽是"金城汤池"之故,若"不得其人以守之",连同"培塿之丘"、"泛滥之水"都不如。如若用人得当,纵使"枯木朽株皆可以为敌难"。也就是说,决定战争胜负的原因,地理形势固然重要,但带兵将领所起的作用更大。在论述历代都城的变化和原因时,顾祖禹认为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并非地势险固决定一切。首先,都城的选择与当时的形势有关,此时可以建都的地方,而到彼时则不一定适于建都,其次,是否适合建都不但要看地势是否险固,攻守是否有利,而且要看交通是否方便,生产是否发达,对敌斗争是否有利。由于建都的各种因素是在经常变化的,不能单纯考虑山川地势。他的这种观点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基本上是符合的。

第四,注重经世致用,有关国计民生的问题尤其重视。顾祖禹认为:舆地之书不但要记载历代疆域的演变和政区的沿革,而且还要包括河渠、食货、屯田、马政、盐铁、职贡等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经济地理的内容。当他开始撰写时的确对此十分重视,但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原稿多有散佚,加上"病侵事扰",顾不上补缀,但其大略亦能"错见于篇中"。不过他在论述各地的地理形势时,尽量做到以地理条件为印证,使历史成为地理的向导,地理成为历史的图籍,互相紧密融汇。全书对于有关国计民生的多写,无关的少写,详人之所略,略人之所详,这也是《读史方舆纪要》有别于其他地理著作之处。由于黄河之患历来不止,直接对国计民生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大量辑录前人治水的主张,以留给后人借鉴。他十分赏识潘季驯的治河方针。认为"以堤束水,借水攻沙,为以水治水之良法,切要而不可易也。"(《读史方舆纪要》卷126)书中对潘季驯的主张颇多引证。此外,书中对漕运的记载也十分重视。顾祖禹认为漕运相当重要,因为"天下大命,实系于此"。但他反对为了漕运而置运河沿线百姓生命财产于不顾的观点。在《川渎异同》中,他以整整一卷的篇幅,论述漕运和海运,又在有关州县下,详细记载运河的闸、坝、堤防和济运诸泉。此外,对于明代农业经济发展较快的苏松地区,以及扬州、淮安等转漕城镇冲要地位,书中都一一作了记载。同时,《读史方舆纪要》于农田水利的兴废、交通路线的变迁、城邑镇市的盛衰,都详略得当地有所记载。由此可见,不但对于军事地理、沿革地理方面《读史方舆纪要》有十分重要的记述,而且在经济地理方面亦有相当可观的内容。

以军事地理为主,集自然与人文地理于一身的巨著——《读史方舆纪要》的撰成,当然与顾祖禹本人的努力分不开。

为了编撰这本巨型历史地理著作,他先后查阅了二十一史和100多种地志,旁征博引,取材十分广泛。同时,他也比较注重作实地考察,每凡外出有便必然观览城廓,而且对于山川、道里、关津无不注意察看。并且深入作调查,无论过往商旅、征戍之夫,乃至与客人谈论时都注意对地理状况的异同进行考核。但无论实地考察或是调查,囿于条件所限,他都只能"间有涉历"而已。主要工作还是限于对图书资料的探索和考校。尽管全书考证严谨,描述论证也多确实可靠,但他本人总觉得未能十分满意,尤其以缺乏只有从实地考察中才能获得的感性知识为憾事。当然,由于时代与条件的限制,加上全书仅为顾祖禹一人独撰,难免有疏漏、谬误之处,但这些并非其主流,毫不影响它闪耀于历史地理巨著之林的光辉。

《读史方舆纪要》长期以来由于内容丰富、地名齐全、考订精详、结构严密,不但胜于唐代成书的《元和郡县图志》、宋代成书的《太平寰宇记》,而且超越明代成书的《寰宇通志》、《大明一统志》。若与清代历史地理巨著、官修的《大清一统志》相比,也是各有千秋,并不逊色。至今仍成为历史地理学者乃至研究历史、经济、军事的学者们必读的重要参考书。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读史方舆纪要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读史方舆纪要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读史方舆纪要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卷三十八◎山东九外国附考 江华岛在开城南海中。元时,高丽王植庶族承化侯居此。《图经》:今有江华府,盖以岛名。○紫燕岛,在广州海中,旧有客馆,曰广源亭。又有岛曰和尚岛。又大青屿,亦在广州海中,一名大青岛。元文宗徙其兄子妥欢帖木尔于高丽,使居大青岛,寻徙于广西静江。是也。又有小青屿,亦在广西海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读史方舆纪要》清初地理著作。原名《二十一史方舆纪要》。顾祖禹(1631-1692)撰。祖禹字景范,号宛溪先生,江苏无锡人。他自顺治十六年(1659)开始编纂该书,前后历时二十年成稿。

全书共一百三十卷。首为历代州域形势九卷,记述历代王朝的盛衰兴亡和地理大势;次为明代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一百十四卷,分叙其名山、大川、重险,所属府、州、县及境内部分都司卫所的疆域、沿革、古迹、山川、关津、镇堡等,并记载其地发生的历史事件,考订其变迁,剖析其战守利害;再为川渎异同六卷,专叙禹贡山川的经流源委及漕河、海道;末为分野一卷。另附《舆图要览》四卷,内容有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九边、黄河、海运、漕运及朝鲜、安南、海夷、沙漠等图。全书参考二十一史、历代总志及部分地方志书达百余种,集明代以前历史 地理学之大成,在当时即被誉为“数千百年所绝无仅有之书”。

该书成稿在清顺治、康熙年间,但内容以明代末年以前的疆域政区及史事为断限,定稿本刊行前后又有局部修改,故今存稿本、抄本与刊本略有参差。清初刊本亦有改窜。稿本现存上海图书馆,另有抄本、刊本多种,最早的嘉庆十六年(1811)龙万育敷文阁本为目前通行版本。


精彩短评:

  • 作者: 高老汉 发布时间:2017-04-06 16:34:57

    为求逼格,强读此书。犹如老鼠,爬背日猪。

  • 作者: 云璈 发布时间:2016-03-09 03:44:57

    避水绳子;大棚顶上的宇宙之战一话似乎是迷你版SW;如意方盒。

  • 作者: 风清扬 发布时间:2010-10-28 10:55:31

    工作原因,断断续续看了四年,受益匪浅。据传毛泽东曾在板仓师家苦读此书,特留心于江西方舆一部,书史互见,所传非虚:“江西之有九江也,险在门户间者也···江西之有赣州也,险在堂奥间者也···弃门户而不守者败,争门户之间而不知堂奥之乘吾后者败;弃堂奥而不事者败,争堂奥之内而不知门户之捣吾虚者败。然则重门户而固堂奥,遂可以必不至于败乎?曰:不能。”,“然则何取于江西?曰:以江西守,不如以江西战。战于江西之境内,不如战于江西之境外。”对比几次井冈之战,单从军事地理分析,蒋之必败,毛之必胜,寥寥数语谶其定数!“陕西据天下之上游,制天下之命者也。是故以陕西而发难,虽微必大,虽弱必强,虽不能为天下雄,亦必浸淫横决,酿成天下之大祸。”,弃赣趋陕,亦可谓偶然中之必然。。。特此向瑞五先生致敬!

  • 作者: h 发布时间:2013-08-12 14:19:14

    开书店就得像中华书局这么屌,定价死贵还不多打折。可是你不买还不行,就人这儿独一份。看的人少,印的就少,于是定价就高,定价一高买的人更少,于是恶性循环。我时常会觉得中华书局就是专门为图书馆印书的,普及传统文化,没有财政补贴,就这价格,一根绳上二百多蛋,扯得过来吗?

  • 作者: 子庸 发布时间:2017-07-25 15:59:34

    有體國經野之心,而後可以登山臨水。

  • 作者: ynp 发布时间:2014-01-02 22:25:13

    近300w的半文言文,我哭着弃了这本书,实在读不下去。带着敬畏并掩盖无知给5分,留与后来人。


深度书评:

  • “再烂的初稿也比白纸强!”

    作者:Chris_2017 发布时间:2021-06-28 17:57:33

    今天继续在手机上看《爆款文案写作指南》,看到“再烂的初稿也比白纸强!”这句话的时候,很是触动。

    由此想到,一点一点感悟的时候,似乎能思考和联想得更充分一些,无怪乎有些书籍的作者希望自己的读者每天看一部分章节,一点一点看完,尤其是和心灵等相关的书籍如正念等。

    同时,今天saif的招生官再次联系和询问我申请的进展,并表示6-8月是黄金期,希望这周能够把申请材料初稿写出来,推荐人等明确一下。虽然还很想把金融相关的内容再准备一下,“改进与优化”主题的公众号再输出一下,但是联想起今天看到的这句话,还是先输出,更好一些!

  • 【泛读】角度,手法,不是评价准则

    作者:惹草苳 发布时间:2012-08-26 16:01:52

    简单的说,这本书就讲了“透明性”这一个概念而已,其实想更简单的看完此书或者防备老师提问的话,不需要阅读柯林罗和斯拉茨基的文章,只需要阅读霍伊斯里附在正文后的第一篇短文即可。

    透明性在文中分为物理的透明性(王群老师认为该译作字面的透明性)和现象的透明性。物理的透明性就是材料所形成的透视效果,而现象的透明性则可理解为一种绘画中的多层次,具有潜在秩序,能多种解读的多义效果,建筑中的立面的隐喻效果,空间从属体系的多义效果。

    两篇前言的理解难度差异巨大,不知道是原文的缘故还是翻译的缘故。当然文章长度也相差很大。

    德文版序言,深爱着柯林罗的霍伊斯里对透明性理论是大加赞赏,他在序言里认为柯林罗和斯拉茨基找到了一种建筑评论的通用准则,并且认为他们从对经验事实的分析中得出艰深理论的这个举动很鸟不得,更赞赏的是他们所总结出的透明性概念本身。

    奥西斯林的序言则相当艰涩,简单叙述了透明性理论的曲折经历,当时的时代和理论背景,并略微详细的讲述了于此相关的,德州游侠的建筑教育,他们对现代建筑教育的观点等。

    泛读构架:

    1 透明性的概念

    柯林罗和斯拉茨基为了说明透明性的概念,分别举了塞尚,毕加索VS布拉克,德劳内VS格里斯,霍莫斯VS莱热这几个绘画案例。

    他们认为,物理的透明性就是,景深相对深远,重视材料感,重视光的分布和运用,画面的网格系统与画面主体依存,具有单一或者少量阅读方式的绘画中具有的一种特点。而现象的透明性则是浅景深,强调平行透视,消除透视感,重视画面的秩序和组织结构,网格和主体可以分离开分别来阅读,具有多重阅读方式的绘画中具有的特点。

    2 建筑中的透明性

    先暗暗批评了包豪斯校舍的物理的透明性,随后举了柯布的加歇别墅和国联大厦的例子来分别说明:建筑立面所表现出的多层化的类似于布拉克绘画或者莱热绘画的正面性的透明性;加歇别墅内部的三维空间的透明性,以及国联大厦竞赛方案中的建筑外轮廓的透明性。

    总结下,柯林罗和斯拉茨基认为建筑中的透明性应该表现为以下的特点:1. 建筑中的透明材料不能成为建筑立面的主体;2. 立面应与内部的结构发生一种关系(具体的?) 3. 建筑的外立面应该具有暗示的作用,能够暗示内部的多个不同界面的存在;4. 建筑的主要表现方式应该是平行透视即一点透视;5. 在内部形成空间维度的矛盾,方向的,或是深空间与浅空间的暗示的矛盾;6. 空间具有多义性,空间同时从属与多个系统; 7. 在具有整体秩序的同时内部复杂,即模糊又清晰(没懂);8. 使用者能够通过思考来与建筑互动。

    3 霍伊斯里的评论

    第一篇评论依然尽是溢美之词,从时间上,从透明性理论的内容上认为其地位很高。。。。。。认为透明性理论不仅是一种建筑评价的准则还能是建筑设计的工具。为了证明,第一篇评论的后文则全是各种案例,按照第二章的结构,从立面一直举例到三维空间,并最终在平面的不同体系的控制线上纠缠。

    第二篇评论则是进一步的赞美,并加入了霍伊斯里自己的理解,出现了广义的透明性这个概念,并具体表现为第一篇评论中最后的那几个例子中,为了避免讨论功能这样的问题,霍伊斯里又在文中插入了一节,旨在说明形式具有独立性,但又不能完全脱离功能。难道建筑问题仅仅是形式和功能问题么?而为了避免后文的讨论看起来更像是平面不同坐标体系的叠加运用,霍伊斯里又加了一章“空间概念的补记”,以此来避免后面的举例流于俗套。后文的举例则基本都为平面坐标体系的操作,极没得意思。

    看法:

    1.

    透明性所选用的所有案例的共同特点就是这些房子的设计都不是从透明性理论出发的。至少不是从柯林罗最初的透明性理论出发的。但评论的意义或者透明性本身的意义在于,“建筑评论本身的塑性的探索”,即,你虽然不是这么想的,但是我是这么想的,这跟你么得关系。

    2.

    建筑的透明性中最靠谱的还是立面的透明性,但是它有个巨大的局限,就是立面本身。即,观察的角度需要是正面的,偏移的角度过大,成为成角透视后,透明性的概念就脱离了透明性本身的来源了。

    3.

    建筑透明性的形式分析总是要归结到建筑体验上的,即立面或者内部空间或者建筑组群的暗示和隐喻需要调动观者的互动。但对于平面的分析则与人的体验毫无关联,“建筑创造和建筑体验的主体双双缺席”(《对斯坦因别墅的另一种解读》)。

    4.

    建筑的透明性更多的是一种建筑评论的阐释手法,充其量可以作为设计手法或者平面组织的一个秩序,作为建筑的通用评价准则和主要的设计方法还是算了吧。

    5.

    透明性更多的是建筑包括建成的未建成的和人之间的思维和视觉的互动关系,而霍伊斯里的,将透明性平面化是将建筑简化为几种不同的几何关系相互交叠的结果,乏味非常。

    6.

    透明性的两个要素:秩序(将透明性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层次(形式的操作和评价手法),比如层化,界面化等等

    7.

    在霍伊斯里看来,三维空间上的透明性其实被简化为了平面关系,而作为垂直方向的透明性,楼盖层的挖洞等,更多的是一种局部的虚空和实体的操作手法,而不能作为一种组织形式。而将正面性的易感知的透明性延伸到平面和三维,其实增加了感知的难度,也与最初的透明性概念相悖。同样,对于解释第二章(P35)开头的质疑显得虚弱无力。流动空间和透明性,密斯也有透明性,而非霍伊斯里所说的因为底面和顶棚之间没有层化而不具备透明性的特点。

    8.

    我不明白为什么透明性能够作为建筑生们做锐角平面和扭转的理由,特别是低年级做的面积都很小,基地也什么,不可能做成组群的时候。不明白不明白。

    之前对透明性的了解全部来自“透明性八卦”,现在看来,全然不是这八卦讲的。。。。。

    ( 这篇文字后来经过我修改成为了一篇“学术论文”,借给P大的某同学上交给董豫赣老师的“近现代建筑赏析”当结课论文,并且发表在一个三、四流期刊上……⊙﹏⊙b汗)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6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3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7分

  • 新颖与独特:4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4分

  • 书籍清晰度:4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5分

  • 搜索功能:5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章节完整(651+)
  • 内容完整(154+)
  • 内涵好书(173+)
  • epub(659+)
  • 品质不错(205+)
  • 五星好评(548+)
  • 无漏页(83+)
  • 速度快(156+)
  • 体验好(640+)
  • 超值(118+)

下载评价

  • 网友 师***怡: ( 2024-10-24 12:54:51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马***偲: ( 2024-10-23 03:45:39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康***溪: ( 2024-11-16 03:01:02 )

    强烈推荐!!!

  • 网友 车***波: ( 2024-10-24 04:31:08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敖***菡: ( 2024-11-07 23:09:05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戈***玉: ( 2024-11-03 21:36:29 )

    特别棒

  • 网友 师***怀: ( 2024-10-30 18:37:33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訾***雰: ( 2024-10-23 04:44:07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宫***凡: ( 2024-10-29 01:29:59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曹***雯: ( 2024-11-14 20:30:18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居***南: ( 2024-11-18 09:29:49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堵***格: ( 2024-11-01 05:47:18 )

    OK,还可以

  • 网友 辛***玮: ( 2024-11-04 10:21:57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最新书籍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