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乐书屋 - 公司 - word 电子书 免费 下载地址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4-05-23 06:58:52

公司 word 电子书 免费 下载地址

公司 word格式下载
公司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208075863
  • 作者:乔尔·巴肯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1
  • 页数:221
  • 价格:25.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05-23 06:58:52

内容简介:

其实,我们早应反思“公司”制度在特定社会经济中的适用性。因为任何制度都是演变的,同时任何社会也是演变的,但没有什么理论可以保证一项本来是卓越的制度安排可以同时适应这两方面的演变。

现在的这一中译本,代表了这样的反思——历史的回顾以及更重要的,一批有影响的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对这一制度的批评。例如,“世界三大顶尖商业思想家——哈佛的罗伯特西蒙斯、麦吉尔大学的亨利明茨伯格、牛津的库纳尔巴苏——共同签署了一个关于公司的声明。他们警告说,‘资本主义正面临危机。’关于华尔街的丑闻‘只是黑色冰山的一角’,在这背后隐藏着‘一种日益被自私界定的文化形式’,对商业,‘我们最珍视的一切’,构成毁灭性的威胁”(中译本第150页)。这一段文字,相信已经足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了。


书籍目录:

序言

1.股份公司的帝国之路

2.新的形象,旧的公司

3.外部化的机器

4.民主有限

5.公司无限

6.估算未来

注释

部分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公司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公司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公司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其实,我们早应反思“公司”制度在特定社会经济中的适用性。因为任何制度都是演变的,同时任何社会也是演变的,但没有什么理论可以保证一项本来是卓越的制度安排可以同时适应这两方面的演变。

现在的这一中译本,代表了这样的反思——历史的回顾以及更重要的,一批有影响的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对这一制度的批评。例如,“世界三大顶尖商业思想家——哈佛的罗伯特西蒙斯、麦吉尔大学的亨利明茨伯格、牛津的库纳尔巴苏——共同签署了一个关于公司的声明。他们警告说,‘资本主义正面临危机。’关于华尔街的丑闻‘只是黑色冰山的一角’,在这背后隐藏着‘一种日益被自私界定的文化形式’,对商业,‘我们最珍视的一切’,构成毁灭性的威胁”(中译本第150页)。这一段文字,相信已经足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了。


精彩短评:

  • 作者: 羅睿七ETO 发布时间:2020-04-21 18:08:45

    Is it too late to become a doctor? Asking for a corporate lawyer friend. 三星半,是本讲得很浅、立场明确的小书,写得很流畅,建议读原版(有个很小的例子在中文版里肯定被删掉了)。世界真是灰暗。

  • 作者: demos 发布时间:2010-05-27 07:47:33

    赋予公司以公民意识

  • 作者: 初秋天气 发布时间:2008-04-01 09:48:28

    公司

  • 作者: 钱自由 发布时间:2020-03-13 02:44:40

    作者真是有良心的人。

    有一次突然想到人工作挣的钱,很多都是要消费出去的,那么,如果我不该买的绝对不买,过低欲求的生活,那我不就不需要为了买买买而花费我大把的时间精力给别人工作了吗,当时我豁然开朗。

    长远来看,我们真的不需要消费那么多东西,资源有限,就是科技发展增加了新资源,可是这地球不只是人类住啊,人就是地球的害虫,少造孽吧。

    真想唱一首John Lennon的imagine。

    PS:注释和参考文献占了书的20%,且注释有英有中,有一些直接写“xxx访谈”。←还可以这么写。

  • 作者: L 发布时间:2012-09-27 13:16:23

    20120927:略读,[公司:对利润与权力的病态追求].((加拿大)乔尔·巴肯).中译本.扫描版.pd

  • 作者: 小.莹.子 发布时间:2011-12-08 19:36:04

    sam也说是好书


深度书评:

  • Corporation and Bullshit Jobs

    作者:羅睿七ETO 发布时间:2020-04-21 19:16:12

    两年前,彭博发了篇书评讲Bullshit Jobs,大致就是伦敦政经的人类学教授David Graeber发现有很多工作哪怕消失了对世界也不会有负面影响,而且从事这些工作的人经常也会觉得自己的工作毫无意义。符合这些条件的工作就属于Bullshit Jobs了。Not surprisingly, corporate law fits this bill.

    Joel Bakan这本十几年前的小书其实可以算是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一个类似的问题:Why did these bullshit jobs come into existence in the first place? 答案可以用这个三段论来组织:1、这个世界被资本主义主导;2、资本主义被大公司主导;3、大公司无论是存在目的还是服务于该目的的组织形式,都是去人格化的;4、相应的,资本主义世界里大量被大公司创造出来的工作,也就与人性渐行渐远,丧失了human touch。

    Bakan的观点对我来说可能太左了点,但做了两年多的公司律师(corporate lawyer),我觉得他对公司这种非人化特征的解构算是辛辣却又精准(harsh but accurate)。

    公司(corporation)并非自古就有的商业组织形式。在资本主义的早期(比如佛罗伦萨/宋代的手工业者),商业组织的管理者与所有者往往身份重叠,不存在利益冲突,相应的对商业组织的责任就会承担无限连带责任(unlimited liability)。这种形式可以宽泛地等同于现代社会中的普通合伙人制(general partnership)。后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i.e.,发现新大陆,白人通过对亚非拉的殖民获取更大的市场和更便宜的原材料/人力资源,and etc.),早期的合伙人制就显得原始和低效了,因为它无法汇聚更多的人和钱。

    想要让一堆陌生人聚在一起干事业,最重要的两点在于(1)让这帮陌生人能彼此制衡,并通过制衡产生信任,以及(2)让这帮陌生人在信任被打破时所面对的风险是有限且可控的。在这个前提下,用一系列复杂的公司法来平衡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且提供有限责任的公司(corporation)就是一种非常先进且高效的商业组织形式,因为它能让公众敢于投资给陌生人管理的企业,而不担心(1)公司的管理者会中饱私囊(其实还是要担心的,毕竟这是公司法的核心问题),以及(2)自己会因为公司的失败而承担连带责任(有限责任的前提其实也是公司管理者与所有者在法律意义上的分离,否则所有者还是有可能被追责,i.e.,刺破公司面纱,piercing the corporate veil)。

    就这样,资本主义大发展的法律基础被奠定了,公司的兴起让更多的人有能力承担投资的风险,为资本主义的扩张提供了更多的资本。从商业意义上来说,这是个良性循环。但从人文意义上来说,作为法律创造物的公司缺乏人性,有且只有一个目的(为其所有者创造更大的利润),对社会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这也导致社会通过政府来对公司进行监管,用政治手段制衡商业利益。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其实公司律师也算是一种医生,只是医治的对象不是活生生的自然人,而是公司这个法律意义上的“人”:在公司需要输血的时候,律师提供融资服务;在公司需要成长的时候,律师提供兼并收购服务;在公司需要寿终正寝的时候,律师提供破产清算服务;在公司需要跟人打架的时候,律师提供诉讼服务。可惜,公司律师面对的病人终究不是真正的人,而是一个非人化的利润机器,所以除非是特别热爱这一行,做久了就容易感到自己失去了human touch。

    类似的道理其实也适用于很多其他的bullshit jobs:之所以从业者觉得这些工作bullshit,或是外界觉得这些工作bullshit,都是因为这些工作的存在并非为了追求人性,而是为了追求利润,或其他corporate purpose(这就不仅仅是指单纯的商业目的了,在任何管理者与所有者分离的大型机构其实都有类似的问题),而在实现这些目的时,人性的追求就算没有被打压,也是被忽视的。

    Bakan提了很多解决办法,例如加强对大公司的监管,但我觉得这些都属于大炮打蚊子,毕竟公司的出现契合了人类社会需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需求——只要这些需求存在,那不管试图去实现这种需求的机构是公营的(例如美国邮政这种国有企业)还是私营的(例如传统意义上的大公司),那非人化的大机构就会长久地存在下去,只是区别在于公营机构和受到强监管的私营机构可能对于公众关心的事情更上心(也别太乐观,看看社会主义阵营的血泪史)。

    刚来伦敦的时候,有个哥们儿想拉我去创业,点子说得天花乱坠,但我就记得一句话:人得有个自己的venture。读完Bakan的这本灰暗的小书,我觉得那句话的确是在理:作为小老百姓,从社会层面上推动乃至主导改革很困难,但在自己的生活中选择一家合适的“公司”,力争上游,或许的确能让这个“公司”的purpose和自己的purpose更契合。当然了,有余力的话,自己去创立一个“公司”就再好不过了。

    要有朝一日真的实现了共产主义,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开始发universal basic income,或许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也难说,真到了那一天可能我们会更像《瓦力》里面饱食终日的太空船人类。

    我始终还是悲观的。

  • 驯服新时代的“利维坦”

    作者:南方有嘉木 发布时间:2020-03-04 20:57:35

    “没有灵魂的利维坦——冷漠、没有人性、缺乏道德感”。这是乔尔·巴肯在《公司:对利润与权力的病态追求》一书中对现代股份公司的定性。

    巴肯是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法学教授,他根据《世卫组织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心理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的诊断标准,对各大股份公司进行人格检查,结果是公司的人格异常:精神变态。根据其临床诊断,主要由于“惟利是图、剥削成性”,“公司”患有漠视他人感受、人际关系不能持久、为自我利益而持续诈欺、罪恶感等心理疾病;病情进一步恶化的话,将危及整个地球生态、人类健康和社会形态,并将导致它自身的崩溃。《公司》一书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引起轩然大波,因为它猛烈地批判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基础——现代公司制。

    根据这本书改编的记录片《公司》,被美国媒体称作2000年以来最重要的纪录片。这部记录片让一向支持自由贸易的《经济学人》杂志大为窝火,这本向来稳重而保守的杂志发了一篇立论薄弱的影评,说这部反全球化的记录片本身是病态的,是旧调重弹,其对公司制的认识并未超过马克斯·韦伯,公司资本主义制度至少比其他社会制度要好得多,在文章结尾还煞有介事地反问道:“难道我们要像朝鲜一样吗?”我们当然不愿意活在朝鲜,但并见得栖身的资本主义世界就没有问题。

    《经济学人》杂志过于维护现代公司制,而故意回避现代公司制的弊端,更不会设法去驯服新时代的“利维坦”。这种对新“利维坦”的回避十分虚伪,其实对现代公司制结构的问题,连商人也不避讳,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商人之一罗伯特·蒙克斯(Robot Monks)坦率地说,一个公司“倾向于提高盈利能力,直到它能够让其它人来为它给社会造成的影响埋单”,“经济学家用一个很恐怖的词语描述这种情形:外部性”,“公司是一种外部性的机器,就跟鲨鱼是一个杀戮机器一样”。

    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公司不断地将自身成本外部化,从而成为一台“嫁祸与人”的利润机器:1940年代,IBM为德国纳粹提供自动打孔机,将其用于集中营的管理;1970年代,通用汽车公司为了节约成本,缩短了汽车油箱与车尾之间的距离,导致其产品在一次追尾事故中发生爆炸,酿成惨剧;BP在管理产量衰减的油田设备时的关键词就是“削减”,包括“削减预算,削减员工人数,削减薪酬,削减备件,削减维修费用,削减监察——总之,就是要削减”。

    作为一名法学教授,巴肯对经济学那种冷冰冰地的语言十分反感。他冷静地指出,现在流行的公司社会责任(corpor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理论并不能改善公司的德性,它不过是公司披上的一件新“马甲”。从公司社会责任内容来看,这种责任对公司也并无任何过分和苛刻的要求,只是要求不能单纯放任资本和利益最大化的意志,而是要考虑到员工、顾客、供应商、社会和环境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已,在追求利润最大化和考虑利益相关者之间达成平衡。但这种看似简单的要求在现实世界却很难实现,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的流行,不但没有改变反而强化了公司世界的运行逻辑。

    公司的确也越来越重视社会责任,但不过是视其为一种加强利润最大化的经营工具。从本质上来看,公司社会责任是宽泛的道义责任而非法律责任(legal liability),我们无法在法律上找到与这种责任对应的义务条款,因此也没办法以此为基础对公司提起诉讼,所以尽管社会公众和NGO组织在很大范围上参与监督公司履行社会责任,但目前的公司社会责任体制主要还是由公司主导。公司通过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或参与媒体举办的公司社会责任评选,来改善其公关形象,从而改善其经营业绩。这个时候我们不难发现悖论,本来意在束缚资本意志的道德说教,反而被资本意志所消解和利用。由此可见,公司社会责任这套理论是多么地软弱无力。

    捍卫“市场体制”的极端分子米尔顿·弗里德曼在接受乔尔·巴肯采访时说,如果公司管理层将社会和环境价值作为最大化股东利益的一种手段,那么管理层的做法是没有问题的。这种论调的可笑之处在于,它认为企业只是生活在“市场”之中,而非社会之中,市场甚至是凌驾于人类社会之上的。这种认知上的荒诞不仅在于漠视市场之外的其他价值观念,更在于眼睁睁地无视公司世界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其后果就是自觉不自觉地为公司专政张本,难道公司专政真的比政府专政要更好?为什么反对政府专政而不反对公司专政呢?

    有人恰如其分地把公司比喻成“私人政府”。因为它不断地课予大众“看不见的税”:环境污染、侵害员工隐私权、招聘员工时的歧视行为、公司犯罪行为。因此有人说,如果美国宪法是于今日而非1787年制定,则美国开国元勋们必定会将公司这一组织纳入宪法条文之内,以有效规范其行为。巴肯在1997年出版的《

    Just Words: Constitutional Rights and Social Wrongs

    》也指出了这一点,当初只是为了驯服政府而指定的宪法对公司世界的有效约束已远远不够。在这个越来越公司化的时代,驯服公司已是法律界的头等大事,这不仅是为了捍卫我们的个人权利,更始为了重塑这个时代的德性。

    驯服公司之路或许可以改造公司制度的设计入手。作为拟制的“人”,法律允许公司存在并享有某些特权,如公司的有限责任。这种有限责任是相对于合伙组织而言的。在合伙中,合伙字号先以合伙财产对外承担责任,当合伙财产不足以清偿对外债务时,合伙人需以自己个人财产承担连带责任;但在公司中,公司仅以公司财产对外承担责任,在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对外债务时,公司出资人无需以个人财产承担责任。法律为公司提供了这么大的特权,既然依靠公司自律履行社会责任是不可能的,那么不如通过法律技术适当地限制公司的有限责任这项特权,让实际运作公司的人而非法人承担更多的法律责任,从而束缚公司狂野不羁的利润意志。这需要法律共同体和社会的集体努力。

    《公司 对利润和权力的病态追求》(加拿大)乔尔·巴肯 著 朱近野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版。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6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4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7分

  • 情感共鸣:4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9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5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3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4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5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赞(469+)
  • 图文清晰(298+)
  • 无广告(497+)
  • 好评多(672+)
  • 无漏页(391+)
  • 少量广告(255+)
  • 好评(555+)
  • 无颠倒(82+)
  • 不亏(585+)
  • 差评少(288+)
  • 中评多(616+)
  • 体验差(560+)

下载评价

  • 网友 步***青: ( 2024-10-23 17:38:29 )

    。。。。。好

  • 网友 陈***秋: ( 2024-11-18 10:09:06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居***南: ( 2024-11-10 03:07:16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利***巧: ( 2024-10-31 03:27:44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师***怀: ( 2024-11-10 17:19:12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冯***卉: ( 2024-11-20 04:23:34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沈***松: ( 2024-10-25 04:19:31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芮***枫: ( 2024-10-23 10:58:11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养***秋: ( 2024-11-17 23:13:48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石***烟: ( 2024-10-23 01:42:47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最新书籍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