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系史2010—2019 epub 电子书 免费 下载地址

拓——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系史2010—2019 epub格式下载
拓——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系史2010—2019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59856708
  • 作者:屈波 编著 
  •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316
  • 价格:暂无价格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05-19 12:43:59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 小俊 发布时间:2016-07-09 10:15:26

    需要反复看,好多地方没看明白……果盘隔行如隔山啊……

  • 作者: 古道 发布时间:2015-09-20 21:02:08

    如果作者没有那样耿耿于怀,以及不停辩护,或许本书可以写的好很多。对这个公司了解不多,不过我看到的是一个没有弄清游戏规则而高速膨胀的公司,之后在企业高速发展中走向崩溃。剩者为王,听起来有些悲哀,但却是自然发展的规律。

  • 作者: 风中的种子 发布时间:2015-08-31 13:49:35

    道理过于浅显,没有什么营养

  • 作者: Reichslilien 发布时间:2018-03-27 09:18:22

    不错。虽然简明入门,但各个层级的模拟推演,数学建模,单元赋值都有涉猎。

  • 作者: 相期 发布时间:2019-07-08 00:13:11

    启蒙。

  • 作者: 白滚泡泡 发布时间:2023-07-17 15:12:39

    很清晰


深度书评:

  • 读《生命是宇宙的偶然吗》浅谈“物理学的尽头是神学”

    作者:顾大海 发布时间:2022-10-08 14:01:45

    北京时间10月4日下午,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法国物理学家阿兰·阿斯佩、美国理论和实验物理学家约翰·弗朗西斯·克劳泽、奥地利物理学家安东·塞林格,以表彰他们在量子信息科学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

    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们通过光子纠缠实验,确定贝尔不等式在量子世界中不成立,同时也证明爱因斯坦的隐变量理论是错误的。上帝也掷骰子。

    这时,肯定有人会问:“爱因斯坦也会犯错误吗?”

    是的,爱因斯坦错了,而且不止错过一次。

    其实,犯错误在物理学界是一种普遍现场。就连创造了“微积分”、发现了“万有引力公式”的人类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也不能例外。

    牛顿固执地认为,空间是“绝对的”,宇宙拥有上帝赋予的尺度,不管在哪里,尺子的长度都相同。它在地球上多长,在月球上也是多长。你给它换一个地方,它也不会突然缩短或变长。

    如果你问:“尺子为什么要是这个长度,为什么不能更长或更短呢?”

    牛顿会回答,因为上帝发明尺子的时候就是这样的。

    牛顿坚持这一观点,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这看起来似乎是显而易见的。不管你是穿过房间,还是坐船驶往澳大利亚,你看起来都没有变矮。第二,牛顿精心构建起来的物理学,需要一个恒定可靠的空间作为背景。在这个背景下,距离尺度处处相同,质量、长度和时间没有任何关系,它们都是完全相互独立的物理量。

    根据牛顿的说法,不论你的质量有多大(哪怕你重如太阳),你周围的时间和空间都不会受到一丁点儿影响。

    在牛顿生活的时代,没有任何实验可以证伪他的观点。但是,与宇宙相比,地球再怎么看都是微不足道的。一颗微小尘埃上正确的规律,未必在整个星系的尺度上正确。

    苹果的坠落,炮弹落地的抛物线,牛顿的时空模型不但成功描述了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也适用于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能够对这些行星的轨道进行精确描述。但是,在离太阳最近的水星出现了微小的偏差——不到1%,再小也是偏差。

    又过了二百多年,这微小的偏差改变了我们对于空间以及时间的一切认知。爱因斯坦发现,质量、长度和时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质量会让附近的物体长度和时间流逝发生改变。也就是说,太阳的质量让水星经过的时间和空间发生了变形。

    爱因斯坦建立了一个将空间、时间和物质统一在同一框架下的新引力模型,一个既能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又能完美解释水星轨道偏差的引力描述。

    一个好的科学模型能够解释我们在自然界中实际观察到的现象,而一个真正伟大的科学模型能够做出令我们意想不到的预测,它能告诉我们大自然不为人知的秘密,那些可能永远也猜不到,即使猜到了也不会相信的秘密。

    宇宙正在膨胀

    1916年,爱因斯坦将他的新引力模型应用于整个宇宙,得到了一个极其诡异的结论——宇宙正在膨胀。爱因斯坦认为自己得出这个结论太荒谬了,我们周围的太空看起来是如此稳定,几千年前的古文明所记录的恒星星座和今天所看到的毫无二致。

    爱因斯坦的直觉告诉他,宇宙是亘古不变的。于是,爱因斯坦为了不让宇宙成为正在膨胀或坍缩的宇宙,在他的广义相对论“引力场方程中”加入了一个额外项(宇宙常数Λ)。

    今天,当我们回顾过去,会惊叹物理学竟然能预测出像宇宙膨胀这样非凡的自然现象。我们以为科学革命改变我们的世界观是突然发生的。然而,科学家在本质上都是保守的,并倾向于怀疑一切。他们确实也应该如此。不寻常的主张就需要不寻常的证据,因此实际的思想转变过程可能会出奇的缓慢。

    数年以后,爱因斯坦将自己修正原始方程加入宇宙常数的决定称为“我一生中最大的错误”。但在当初,人类不知道银河系之外还有其它星系,“宇宙正在膨胀”这种由引力模型推导出的诡异结论,是对直觉的巨大挑战,在没有准确的观测数据前,换了谁都会难以接受。

    事实上,如果说错失预言“宇宙膨胀”的机会是情有可原,那么爱因斯坦晚年在“大统一理论”上的固执就太让人唏嘘了。

    很多人还在质疑相对论真实性的时候,爱因斯坦已经悄然变成了如牛顿一般的“反派”,扮演着与当年那些妄图推翻相对论的人相似的角色。

    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会议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

    第五届索尔维会议物理学全明星照片

    当时的物理学界分成了三派,以布拉格、康普顿为首的实验派,以玻尔、海森堡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以爱因斯坦、薛定谔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派。他们从光子和电子出发,展开了关于量子力学的激烈交锋,从波函数到测不准原理,从时空因果律到量子纠缠,最终玻尔经受住考验,哥本哈根学派获得了胜利。

    哥本哈根学派认为,量子世界不存在因果律。微观粒子具有不确定性,处于一种波函数的叠加态,直到我们去测量它,才导致波函数坍缩,迫使粒子处于某个位置或某种运动状态。

    爱因斯坦则认为,波函数不能精确预测粒子的状态,只能算出一个概率,这就意味着目前的量子力学是不完备的,还存在一个可以帮助我们避免任何不确定性或随机性的隐变量。这一观点也被称为隐变量理论。

    1935年,爱因斯坦与波多尔斯基、罗森共同提出“EPR佯谬”试图证明量子力学的不完备性。他们提出了一种叫“量子纠缠”的假想实验,用特殊方式制造出一对量子态相互关联的粒子,一个左旋,另一个就必然是右旋。按照哥本哈根学派的理论,两个粒子的状态只有被测量后才能确定,现在把这两个粒子拉开足够远,比如一光年,这时测量其中一个粒子得到一个值,另一个粒子的波函数就会同时坍缩,得到一个相反的值。

    那么问题来了,这两个粒子相距一光年,信息传递不能超光速,一个粒子是怎么把自己的状态瞬时传递给另一个粒子的?这就违反了相对论中的光速不可超越理论。

    因此,爱因斯坦笃定地认为,在我们测量前这对粒子的状态就是确定的,我相信上帝不掷骰子。

    玻尔的回应很有意思。他说,你不可以决定上帝怎么做,上帝不光扔骰子,他还把骰子扔到你看不见的地方。

    他们各执己见,吵来吵去,一直吵到相继去世也没有分出胜负。

    直到1964年,爱尔兰物理学家约翰·斯图尔特·贝尔提出了一个跨时代的不等式。贝尔不等式的出现,让原本只能在哲学上进行判断的思维实验有了实验验证的可能性。

    讲到这儿,我们终于可以回到文章开头的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三位获奖者通过光子纠缠实验,确定贝尔不等式在量子世界中不成立,表明玻尔的量子理论正确,隐变量理论不成立,爱因斯坦错了。

    这次的诺奖颁给了光子纠缠实验,这就意味着我们这个世界是“非定域性”的。

    爱因斯坦对物理学有一个朴素的概念,上帝不掷骰子。描述世界的物理规律不应该人为地引入随机性,所以爱因斯坦拼命想找到玻尔的漏洞,甚至在其后半生,三十年如一日地试图用广义相对论去统一量子力学,试图为微观世界发生的诡异现象找到一个符合经典物理学定域性原理的合理解释。

    弦理论是最有可能统一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的“量子引力理论”的候选者

    在经典理论中,牛顿力学、麦克斯韦电磁学和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这些理论都告诉我们,客观世界是定域性的,只要我们知道所有粒子的初始位置和动量,只要我们的算力足够大,我们就可以准确算出宇宙在未来每一个时刻的状态。

    言外之意,我们这个世界的随机都是假随机。比如,你现在抛硬币,你认为硬币落地时正反面的概率各占50%,你觉得这是一个随机事件,其实并非如此。在经典理论中,只要我们知道硬币出手时的状态,知道周围环境的详细参数,知道空气与硬币、地面与硬币等等所有相互作用的过程,就可以准确算出硬币落地时是正面还是反面。

    但是,获得诺奖的“光子纠缠实验”证明在量子世界中出现的随机事件是真随机,和你算力的大小没有任何关系,量子力学从最底层否定了经典世界的确定性,微观粒子的确是测不准的。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不去测量,我们就无法准确知道宇宙中任何一个粒子的状态,因此我们这个宇宙本身就充满了不确定性,是非定域性的。

    爱因斯坦太固执了,他没有意识到以“定域性”为基础的广义相对论与以“非定域性”为基础的量子力学在本质上存在矛盾。

    在量子力学中,一个量子系统可以由同一个波函数描述,那么这个量子系统就是一个整体,信息传递不受距离的限制可以超光速,这就是所谓的量子纠缠。但在相对论中,所有的信息传递都必须受光速的限制。

    在量子场论中,引力和其它三种作用力(电磁力、强力、弱力)都是量子化的,是一种相互作用,但在广义相对论中,引力是几何化的,是质量导致时空扭曲的效应。在量子场论中,一个量子的量子态除了四维时空以外,还存在其它维度空间,但在广义相对论中只讨论四维时空。由此可见,这两种理论的描述方式完全不同,数学基础和空间维度也不一样。

    事实上,量子理论是一场比广义相对论还要深刻的革命。它的出现,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比想象中的更复杂,更精彩。爱因斯坦却紧抱经典物理学定域性原理不放,排斥量子理论,注定是一场徒劳。

    正如2022诺奖获得者阿兰·阿斯佩所说:“我们目前的理论基本解释了事情是如何发生的,我们说一切始于宇宙大爆炸,所有事情都好像写在一本宏大的书里,发生的一切都是在很久很久之前的大爆炸时,或者随便哪个时间就已经决定了。目前对于这些没什么争论,但如果你认为世界就是这样的,这意味着你没有自由意志,那我不会想研究物理了。”

    罗伊·古尔德《生命是宇宙的偶然吗》

    在《生命是宇宙的偶然吗》这本书中,有这样一段论述:

    宇宙是一个懂得授权的造物者。它将创造的权力移交给恒星,这些恒星生产出化学元素,还扮演着培育者的角色,为这些化学元素组成的生命保驾护航。

    然后,恒星又将创造的权力移交给活细胞的生命机制,这种生命机制所创造的每一种生命是如此脆弱,总能被轻易摧毁,然而这些生命却顽强地填满了我们星球上的每一个角落。

    现在,这种生命机制居然又将创造的权力移交到我们手上。

    其实,上帝是否掷骰子与是否存在并不重要。

    我们所知道的关于宇宙的一切,都来自我们自己的感知和感觉,来自我们自己的意识、观察以及推理,来自我们的记忆,来自我们人类特有的时间感以及历史长河的流动。我们建造了宇宙,就像它建造了我们一样。我们是宇宙故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已经足够了。

  • 基辛格对世界秩序的观察

    作者:心若菩提 发布时间:2015-03-18 08:01:11

    新华网 ( 2015-02-02 14:56:51 )

    来源: 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李洪峰

        在《世界秩序》一书中,基辛格认为,不承认西方秩序并不具有普遍性,将不可避免地造成灾难性后果;西方国家应当学会尊重非西方国家的文化传统,这是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关键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基辛格博士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战略家、外交家和历史学家。尤其令人钦佩的是,他以91岁高龄推出了第21本著作《世界秩序》。

      顾名思义,这是一本观察和思考世界秩序面临的挑战和未来走向的书。这本书既是基辛格60年外交生涯的经验总结,又是对400年来国际秩序变迁的历史思考。其中许多深刻分析和卓越见解,给人以启发。

    历史经验:西方秩序不具有普遍性

      中世纪欧洲神权政治体系解体后,开始组成主权国家为单位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成为近代意义上国际体系的开端。400年来国际秩序变迁留下的主要遗产和历史经验是什么?基辛格以他长期的观察与思考,作了系统清晰的梳理。

      基辛格列举了欧洲、伊斯兰、伊朗、俄罗斯、印度、中国以及美国等各种国际秩序观的历史演进。他认为,在世界历史的大部分时期中,各种文明都曾有过自己的国际秩序定义,把自身视为世界的中心,将自己的原则视为世界的普遍价值。如果不承认这些差异和多样性,不承认西方秩序并不具有普遍性,将不可避免地造成灾难性后果。

      基辛格认为,世界秩序不是大一统的实体,而是受到文化和历史影响的产物。各国内部变化和宗教文化影响往往更深刻地改变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基辛格认为西方国家应当学会尊重非西方国家的文化传统,这是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关键。

      这里涉及秩序和自由的关系。基辛格对此有独到的看法。他曾经说过:“如果一种选择是正义和无序,另一种选择是秩序和非正义,我始终都会选择后者。”而从“阿拉伯之春”到“伊斯兰国”崛起的灾难性后果来看,基辛格关于在秩序和价值观之间维持平衡的国际秩序观,是一种明智的判断。

      基辛格在世界上是一个智者的形象。他的智慧源于他对历史经验的不断总结,源于他历史视野和世界眼光的有机结合。基辛格关于世界军事格局、外交格局、政治格局特别是地缘政治格局演进分析的方法论,有时比他的具体观点更重要。

    现实挑战:美国主导世界秩序衰落

        当代世界秩序,是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在很大意义上,世界秩序面临的挑战,是美国面临的挑战。

      基辛格清醒分析了美国主导世界秩序在观念和能力上面临的双重挑战。在观念上,基辛格坦率承认,当代世界,美国的国际秩序观已难以得到大部分国家的拥护,其欧洲盟国也经常与美国发生歧见。

      在能力上,基辛格认为,冷战的胜利具有模糊性和局限性,虽然两极格局结束,苏联解体,但美国并没实现其战略目标。美国领导世界的能力和道义越来越受到质疑。仓促应对危机、过分冒险投入和不计后果撤出、匆匆打发了事、恶性循环,每况愈下。长此以往必将造成地缘力量失衡,酿成更多军事冲突,世界将更加失序。

      那么,出路何在呢?

      基辛格认为,美国必须摆脱战略僵化,展开新一轮的战略调整。其要点包括:确定其优先目标,回答新的问题,寻找新的动力;重新评估美国式世界秩序的适应性,更新军事实力,重建国家优势;把道义制高点与战略要素结合,研究其他深层次的战略因素,特别是充分研究对手的战略目标和资源配置;重塑新的世界秩序,在不放弃美国价值观基本内涵的前提下,使美国的世界秩序观较少利己性和威胁性,继续保持美国主导世界秩序的权力和合法性。

    塑造未来:中美成世界秩序核心问题

      中国和美国,一个是正在崛起的大国,一个是世界头号强国。这就决定了中美两国关于国际秩序观的异同和互动,是当今世界秩序发展演进中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

      基辛格是著名中国问题专家。他同中国几代领导人都打过交道,对中国问题有多方面的深入研究。此前他出版的《论中国》一书,在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世界秩序》中,基辛格进一步就中美两国的国际秩序观,进行了深入的战略分析。

      基辛格认为,中国的国际秩序观距离西方的价值观最远。但历史上中国的秩序观并不挑战西方的价值观。中国的价值观是非进攻性的,即使万里长城也是防御性的。中国人追求的是文化主导的心理优势。中国文化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都是逐步将它们“华夏化”。中国并不输出制度,而是吸引别国前来学习其制度。中国本身就是某种世界秩序,或者是更大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

      基辛格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不断融入而不是挑战现有国际秩序。中国新一代领导人都受过现代高等教育,他们受到中华文明、革命传统和西方文化的三重影响,他们在国际秩序观上与世界各国的共同点在不断增加,而不是减少。

      基辛格在书中详细列举了中美双方的异同。例如,中国作为一个主要大国,在21世纪体系中将发挥史无前例的作用,但在这方面缺乏经验。美国在如何与这样一个大国保持长久关系方面,也缺乏经验。中美两国文化与政治背景有重大差别。美国的政治哲学是实用主义,中国则是从理念出发。美国从未有过强大邻国的威胁,而中国在其边界以外始终存在强敌。美国人习惯于对可运作项目制定具体议程以解决问题,中国人则习惯于提出总原则和引导问题进程。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共产主义理想和传统中国文化价值的结合,而美国人对这二者都很陌生。历史上相互隔离的中国与美国,只是到最近若干年才进入一个共同的国际体系。中国认为自己是例外的,在很大程度上在这个体系中受到遏制。美国也认为自己是例外的,但在这个体系中传播其价值观。中美两个大国现在都在进行根本的国内调整,不论二者成为敌手,还是成为新型伙伴,都会对21世纪世界秩序起到重要的塑造作用。

      中美两国如何避免战略误判和战略冲突,构建 “新型大国关系”,基辛格特别关注。有人别有用心地把21世纪初的中国比作20世纪初的德国,怀疑美国与中国难以避免历史悲剧重演。基辛格认为,避免这种历史惯性,必须排除一系列巨大障碍。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唯一出路。基辛格提醒,纯军事方式的东亚平衡很可能导致比一战前更为强硬的盟国集团对抗。军事因素不应被当做唯一的、甚至是主要的平衡定义者。

      基辛格认为,“新型大国关系”是大国均势与伙伴关系的结合,伙伴关系理念应成为亚洲均势的核心要素,并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性。他更具体的设想是,能否保持和平取决于各自在实现目标的克制程度,并有能力将竞争限定在政治外交领域。这是中国提出的“不对抗不冲突”底线思维的另一种表述。

      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太平洋足够宽,足以容得下中美两个大国”,呼吁在太平洋地区良性互动、积极合作,体现出中方对中美两国在亚太关系模式的宏观设计。

      世界各国都在展望未来。但未来不是等来的。看到未来、塑造未来,才能走向未来。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5分

  • 主题深度:7分

  • 文字风格:6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4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4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9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5分

  • 书籍清晰度:5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 是否包含广告:5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7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可以购买(103+)
  • 章节完整(254+)
  • 体验还行(657+)
  • 速度慢(123+)
  • 推荐购买(232+)
  • 下载速度快(543+)
  • 值得下载(546+)
  • epub(203+)
  • 不亏(275+)
  • 差评少(662+)

下载评价

  • 网友 谭***然: ( 2024-11-29 13:39:49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师***怡: ( 2024-11-26 12:16:34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屠***好: ( 2024-11-17 20:04:55 )

    还行吧。

  • 网友 权***波: ( 2024-11-30 19:07:04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益***琴: ( 2024-12-11 23:05:23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习***蓉: ( 2024-12-01 03:55:46 )

    品相完美

  • 网友 常***翠: ( 2024-11-25 01:49:10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车***波: ( 2024-12-09 16:12:25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养***秋: ( 2024-12-10 03:08:16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石***烟: ( 2024-12-09 00:05:39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康***溪: ( 2024-11-24 12:19:34 )

    强烈推荐!!!

  • 网友 孔***旋: ( 2024-11-29 00:55:53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索***宸: ( 2024-11-15 11:06:15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宓***莉: ( 2024-12-03 12:44:53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詹***萍: ( 2024-12-04 02:48:17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最新书籍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