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条件养育(教养类畅销书,著名教养专家小巫亲自翻译;《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真诚推荐)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无条件养育(教养类畅销书,著名教养专家小巫亲自翻译;《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真诚推荐)电子书籍推荐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电子书下载] 无条件养育(教养类畅销书,著名教养专家小巫亲自翻译;《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真诚推荐)
- [azw3 电子书下载] 无条件养育(教养类畅销书,著名教养专家小巫亲自翻译;《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真诚推荐)
- [pdf 电子书下载] 无条件养育(教养类畅销书,著名教养专家小巫亲自翻译;《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真诚推荐)
- [txt 电子书下载] 无条件养育(教养类畅销书,著名教养专家小巫亲自翻译;《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真诚推荐)
- [mobi 电子书下载] 无条件养育(教养类畅销书,著名教养专家小巫亲自翻译;《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真诚推荐)
- [word 电子书下载] 无条件养育(教养类畅销书,著名教养专家小巫亲自翻译;《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真诚推荐)
- [kindle 电子书下载] 无条件养育(教养类畅销书,著名教养专家小巫亲自翻译;《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真诚推荐)
内容简介:
《无条件养育》建议父母以正向均衡的方法取代赏罚教育,这样才能培育出自律、有同理心、身心健康的孩子。现在父母面对教养问题,无不使出浑身解数及口耳相传的一些“好办法”,但都仅仅是治标不治本,尖叫的继续尖叫,狂吼的依然狂吼。作者说这是因为我们太专注于表面的行为本身,我们只看到孩子是否符合我们的期待,符合就奖励,不符合就处罚修正,这都是有条件的爱。本书中作者提出我们必须要放弃这种以爱之名行控制之实的情感勒索教养法。作者坚定地提出父母要无条件养育。
书籍目录:
译者序 这很难,但仍值得我们全力以赴 • 001
前言 我们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 010
第一章 有条件养育 • 001
两种养育模式的理论基础 • 003
有条件养育的后果 • 010
第二章 爱•给予和撤回 • 015
爱的暂停 • 016
撤回爱的后果 • 018
奖励的失败 • 022
并不那么正面的强化 • 025
有关“自我评价”的争议 • 033
第三章 过度管制 • 037
什么样的孩子最听话 • 043
两个对立的极端 • 045
过激反应、难以享受以及控制的其他代价 • 048
第四章 惩罚的伤害 • 055
为何惩罚不起作用 • 060
第五章 逼向成功 • 067
学习 • 073
运动 • 079
必须运转的小发动机 • 081
第六章 是什么遮住了我们的双眼 • 087
所见、所闻 • 088
所信奉 • 092
所感 • 099
所惧 • 102
第七章 无条件养育原则 • 111
第八章 无条件的爱 • 135
接近“无条件” • 137
我们应该限制的 • 138
我们应该发挥的 • 141
远离威胁 • 144
远离贿赂 • 147
有关“成功”和“失败” • 155
老师与家长共同努力 • 157
第九章 孩子的选择 • 161
选择的好处 • 162
最初发言权与最终发言权 • 164
一起做决定 • 166
伪抉择 • 171
限制的限度 • 172
不想做却不得不做 • 174
测验 • 179
第十章 孩子的视角 • 187
有道德的孩子 • 189
换位思考 • 197
透过孩子的眼睛 • 201
附录 养育模式:涉及文化、阶级和种族的课题 • 209
后记 需要感谢的人 • 220
作者介绍:
埃尔菲•科恩,美国知名育儿作家、教育学者,已出版9部深具影响力的育儿著作,包括《奖励的惩罚》(Punished by Rewards)及《真正的学校》(The School Our Children Deserve),其提出的某些育儿观念在国内外儿童教育界极富影响力。
译者:小巫,著名儿童教育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美国Rutgers大学教育学硕士,国际母乳会哺乳辅导,美国父母效能训练课程(P.E.T.)英文讲师。著有《让孩子做主》、《给孩子自由》、《和孩子划清界限》、《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接纳孩子》、《成功渡过母爱第一关》及《小巫厨房蜜语》等畅销书籍。担任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的长期嘉宾专家、全国妇联心系新生命组委会特聘专家、清华大学特聘讲师、清华优佳教育家长研习顾问,被国外媒体誉为“中国的斯波克博士”。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感觉自己为得到家长认可而必须达到某些条件的青少年,最终会变得不喜欢他们自己,相应地会导致其在进入青春期后创造一个“假我”,换句话说,装扮成一个家长会爱的人。这种为赢得认可铤而走险的绝望做法通常伴随着抑郁和无助,会导致其与真正的自己失去联接
如果“谢谢你”或者评价之词是发生在两个同等地位的成年人之间,那我不太关心它们听起来会有多么的像“表扬”,尤其是双方均不特别依赖于另一方的爱和认可时。如果我因为邻居劫车给我而向他表示感谢,或者向作家朋友表达我对其著作的喜爱之情,那我并不是在试图操纵这些个体,即使想操纵我也不太可能得逞。这里也无关乎我是否对他们传递了无条件的爱,因为从一开始我们就不存在这种关系。
"少说、多问"---有助于成为一个更好的家长、配偶、管理者或朋友
无能的恐惧
对"不胜任"的恐惧感会导致某些家长屈服于孩子的所有要求
我刚才对孩子的所作所为,是否可能与我的需要、我的恐惧和我的成长经历有关,而无关他们的真正兴趣和需要?
被迫在比赛中竭尽全力与单纯地在比赛中享受乐趣是截然不同的。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着眼于这样一个区别——家长对于孩子的爱到底是出于“他们做了什么”还是因为“他们是谁”。前者是有条件的爱,意味着孩子只有在做到家长期望的事或是达到了家长所规定的某些标准之后才可以得到;后者则是无条件的爱:这种爱与孩子做了什么毫无关联,无论他们成功与否,无论他们是否乖巧,无论如何,都毫无保留地给予他们爱。
更多推荐:
《无条件养育》(当当独家特赠版)随书附赠精美《小巫教养手册》一份!赠品有限,先到先得!)
《亲爱的,我们一起怀孕吧》(闺中蜜友的中美孕育交换笔记。备孕+怀孕+坐月子,*实用的孕育指导及购物指南。)
说给孩子:名人独家教子私话(凤凰网主编,刘墉、于丹、李承鹏、索达吉堪布、李银河、赵小兰等24位名人独家教子私话,分享*珍贵*值得借鉴的爱子箴言)
父母成熟了,孩子就成才(中国家长养育孩子的工具书。畅销书《女人成熟比成功更重要》作家、北大清华*受欢迎的讲师李玲瑶新作)
前言
我们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早在孩子出世以前,我就已经意识到为人父母是一个既甜蜜又充满挑战的工作。不过彼时的我还不曾真正体会到其中的酸甜苦辣。
我不知道它会令人如此筋疲力尽,如此茫然不知所措。要顾及的事太多了,每当我还在为某件事忙得焦头烂额,甚至濒临崩溃时,竟然发现后面还有更多的事在等着我。
我不知道孩子的大声尖叫,会招惹邻居打电话给儿童保护服务局,而原因只是晚餐时的意粉形状不对。
我更没有意识到,妻子在自然分娩培训课上接受的深呼吸训练,要等到孩子出生很久之后才发挥作用。
我也没有预料到,当我听到其他家长抱怨同样的遭遇,或他们孩子的表现跟我的孩子一样时,我竟感到十分宽慰和轻松。(更令人欣慰的是,其他家长也有过这样不光彩的时刻:突然不喜欢自己的孩子,或者怀疑自己这样辛苦是否值得,甚至还会冒出更多稀奇古怪、不可名状的想法。)
归根结底,养育孩子这项工程可不是懦夫能够胜任的。妻子曾说:这可以考验人应对未知和混乱局面的能力。面对这种考验,你无从准备,也永远不知道结果会怎样。当我们形容某件事情没那么困难时,不必再用“太空科学”或“脑外科手术”这种陈词滥调了,干脆就说“反正又不是养孩子……”。
这种养育的艰难所导致的后果就是:我们可能会竭尽全力压制孩子们对我们提出的要求的反抗,叫他们听话。更糟的是,如不加以重视,这种压制和强迫听话的想法就会自然而然地变成我们的首要目标,我们会发现自己正在加入周围人群的行列:对那些顺从、听话和暂时乖顺的孩子赞不绝口、褒奖有加。
几年前,我曾应邀到外地演讲,飞机降落机场后缓慢滑行,“叮咚”提示音响过之后,座位上的乘客开始起身拿取自己的行李,这时与我随行的一位乘客俯身向前座的一对父母乘客大声夸赞他们的小儿子:“嗨!他在飞机上表现很好啊!”
请注意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很好”。这是一个形容词,一般用于形容某人品行端正,符合道德规范,其同义词一般是“合乎道德的”、“正直的”或“有同情心的”。如果用在儿童身上,这个词的意义恐怕只有一个,那就是“安静”——或者说,他没有给我添乱。我在飞机上无意中听到的这个词,让我也经历了“叮咚”一声提示,我意识到这就是社会上很多人对孩子的要求:不必拥有爱心、创造力或好奇心,只需表现乖乖。对于家长来说,一个“很好”的孩子,就是从婴儿期到青春期从不给自己找麻烦的孩子。
经过过去两代人的时代变迁,取得上述成效的手段已经发生了深刻改变,过去孩子们会常规性地经历严酷的体罚,现在取而代之的是“暂停”(time-out,或译“反思角”、“隔离”)或者听话就会得到奖励。但不要误以为新的方式就会产生新的结果,家长的养育目标依然是控制,即使披着现代教育手段的外衣。这并不是因为我们不关心孩子,更多的可能是被无休止且无聊乏味的家庭生活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我们需要催促孩子睡觉、起床、洗澡、坐车,导致我们很难回头反思和评价自己的所作所为。
试图迫使孩子遵从我们,其所衍生的问题是,这样做会与家长其他更雄心勃勃的养育目标发生冲突。今天下午,你对儿子的首要期望是不许在超市里大声吵闹,并且接受不给他买一大瓶伪装成早餐麦片的花花绿绿糖果这一事实。但这还值得我们向更深层次挖掘。我在工作坊针对家长展开调查时,通常会首先提问:“你对孩子的长远期望是什么?你怎样描述孩子将来会变成怎样的人?你希望孩子长大后成为什么样子?”
现在花上一分钟考虑一下,你会怎样回答这个问题。当我邀请参加工作坊的家长想想其对孩子寄予了哪些重要的长期目标时,听到的是全美国都如出一辙的答案,下列几条极具典型性:这些家长说他们希望孩子幸福、平衡、独立、得志、有贡献、自足、负责任、积极向上、善良、体贴、充满爱心、求知欲强、自信。
这些形容词汇聚在一起很有趣,对家长反思自己的养育行为也很具有实际意义,因为它们会挑战我们质疑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与自己真正想要达到的目标相符。我每天的行为真的就能让孩子变成我期望的样子吗?在超市里对孩子提出的那些要求就能让他在日后幸福、平衡、独立、得志……吗?或者说我对局面的掌控是不是已经背道而驰了?如果是,我又该怎么办?
如果想象孩子若干年后的生活令人望而却步,那么就请各位家长思考今天对于你来说什么重要。想象一下自己正参加孩子的生日聚会,或者正站在孩子的学校大厅,周围有两位其他孩子的家长,他们并不知道你的存在,你无意之中听到他们在窃窃私语——对,他们在谈论你的孩子!那么你希望从他们那里听到什么?请再花上一分钟想出一个能令你满意的单词或句子。我猜测——当然也希望——不会是:“哇噻,那个孩子特听话,总是悄无声息。”因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有时的养育行为看上去似乎“听话”才是我们关心的特质。
约二十五年前,社会心理学家伊丽莎白?卡根曾对大量同时代育儿书籍进行深入研究,终得出结论,这些作品主要反映了“全盘接受父母特权”,只“稍稍顾及儿童需要、感受或发展”。她补充道,当时的主导设想似乎是家长的愿望“想当然是合理的”,因而值得讨论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让孩子听话。
可悲的是,时至今日这种理论依然横行。美国每年出版上百本育儿书籍,此外还有刊登在各种育儿杂志上不计其数的文章,其中大多数依然充斥着“如何让孩子对家长百依百顺、如何让他们乖乖表现、如何像训练宠物那样训练孩子”之类的养育建议。许多作品还为家长打气,声称家长需要与孩子“勇敢地对抗”、“巩固自己的权利”,有时还明目张胆地否认我们这样做可能会产生的担心和不安。这种“歪理邪说”近还赫然成为某些书籍的标题:《铁打的纪律》、《父母握权》、《父母掌控》、《夺权》、《回归掌控》、《心安理得地训导学龄前儿童》、《没有理由!因为我是妈妈!》、《申斥之必要》、《无需负罪的养育模式》、《答案是“不”!》,等等。
这些读物中有的坚决捍卫老式价值观和养育行为(“等你爸爸回来打你屁股!”),有的则强调了新式养育技巧的意义所在(“做得好!宝贝儿,你在便壶里尿尿了!你可以得一个小贴画了!”)。不过二者都没有令我们确信: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合情合理,或者顾及孩子的利益。
你或许已经注意到,这些读物所提供的许多养育建议根本没用,尽管其有时为证明自己有效而附带了许多滑稽可笑且不切实际的两代人对话。①不过虽然阅读这些毫无用处的养育技巧会令人感觉挫败,但更加危险的是这些书籍从来没有费心地质疑“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当我们无法检验养育目标时,就只有默认那些只图强迫孩子听话的养育行为。这意味着我们只是将焦点放在了图自己方便上,而非孩子的需要。
此类育儿书籍还存在一个问题:其提供的大多数建议仅仅来源于作者头脑中的灵光一现,然后精挑细选一些奇闻逸事作为支持观点的依据,这些书很少提及对其理念的科学研究。的确,你在自家附近的书店里可以逐一阅览整整一书架育儿类书籍标题,却丝毫意识不到对于各类育儿手段已经有过大量的科学调查。
我发现有些读者十分怀疑“研究显示……正确”这样的说法,对此我深表理解。首先,翻来覆去使用这句话的人通常不会告诉你他们所说的研究到底是什么,更别说他们是如何展开研究或发现其是如何产生意义的。于是那个不厌其烦的问题再次出现:如果一位研究人员声称“已证明X模式比Y模式更有效”,那么我们就会立即想问:“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你是说X模式会让孩子心理变得更好?会让孩子变得更加关心自己的行为对他人产生的影响?还是说X模式更能让孩子变得盲目顺从?”
和某些家长一样,某些育儿专家似乎只对后一个问题感兴趣。他们将成功的养育模式定义为使孩子听话的任何手段,也就是说,他们的焦点仅限于孩子如何表现,而无视孩子对服从某个特定要求的感受,或者就此而言,无视他们如何看待强迫自己听话的人,以此衡量家长干预行为的价值很不靠谱。有证据表明,如果用更有意义的标准去衡量,会发现那些看起来“有效”的养育技巧通常并不那么成功,孩子对某个特定行为的顺从往往是肤浅的,因而通常也只是暂时的。
不过这还远远没有结束。问题并不在于我们使用“让孩子服从”来衡量养育策略时存在多少疏漏,而是“服从”本身就不可取。孩子表现过于良好并不是一件好事。例如,研究人员曾在华盛顿特区跟踪调查学步儿到5岁,发现“经常性的顺从往往导致适应困难症”。相反,“对家长专制表现出一定抵抗”却可以被看做是一个“好现象”。另两位心理学家曾在《儿童变态心理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描述了一种被称为“强迫性顺从”的现象,其论述令人担忧:孩子对家长的畏惧会导致其立即且不假思索地听从家长的话。许多心理治疗专家也曾就此种“儿童过于需要取悦并服从成人而造成的情绪结果”发表评论,他们指出,行为上表现良好的孩子会按照家长要求的去做,会渐渐成为家长想要他们成为的样子,但其代价通常是失去自我意识。①
可以说“纪律不一定帮助孩子自律”,但即使达到所谓的自律目标也远非其吹嘘的那样美好。强迫孩子内化我们的意愿和价值观,他们因而会做到,甚至我们不在场时也能做到我们想让他们做的事,这并不一定就更好。试图培养孩子的内化(是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相一致,自己所认同的新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态度体系。这种态度是持久的,并且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某种意义上,就是说,接受外部思想来改造自我。——译者)或自律性,意味着试图遥控指挥孩子的行为;这只不过是一种更加严重的“顺从”。毕竟,孩子出于对自己判断力的信任而做出的行为,与出于被迫而做出的行为,是完全不同的;确保孩子内化我们的价值观不等于帮助孩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前者会直接阻碍我们将孩子培养成为一个独立的思考者。
我确信大多数家长确实想让孩子在与同龄人相处时能够独立思考、刚毅自信、勇于坚守美德……我们希望他们不受同学的欺负,抵抗同伴压力,尤其是经受住“性和毒品”的诱惑。但既然家长意识到了孩子不能“受人摆布”,我们就必须教育他们“独立思考、不受他人的(包括成人的)想法所左右”。换句话说,如果家长在家里利用奖励刺激孩子服从,那么终会把孩子培养成在外人面前唯命是从。著名儿童教育专家芭芭拉?克劳罗塞指出,她经常听到一些青少年家长抱怨:“他(孩子)以前多好啊!那么乖,彬彬有礼,穿衣服干净整洁。可你看他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就此,她这样解释道:
孩子在很小时,父母就告诉他该怎样穿衣服、该怎样做、该怎样说话。他已经习惯听别人的话……他没有变,他仍然在按照别人的意愿去做事,问题是这个“别人”已经不再是你,而是他的同龄人。
** *
我们越执著于长远的养育目标,事情就会变得越复杂。如果只是孤立地看,任何目标都被证明是令人反感的:为达到目标不惜牺牲一切,即使家长愿意乐此不疲,结果却是弊大于利。或许更明智的做法是帮助孩子在相反的品质上取得平衡,他们才会成长为既独立自主又关心他人、既充满自信又乐于承认自己不足的人。有些家长还坚称,对于孩子来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确立并满足他们自己的目标。如果我们能够认同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必须做好准备,准备好应对孩子做出选择和确立不同于我们的价值观时所出现的可能性。
对长远目标的考虑会引导我们走向任何方向。但我在这里强调的是:无论怎样思考这些养育目标,我们都应该三思而后行。它们应该是我们的“试金石”,只为能够让我们不落入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陷阱,抵抗不断出现的“想方设法令孩子服从”的诱惑。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我对这项任务中出现的挫败感和挑战感深有体会。有时我的如意算盘会落空,我的耐心会耗尽,我会只想让孩子乖乖听我的话。当孩子在餐厅里尖叫,我很难遵守心中的那个伟大蓝图。因此我有时很难在忙乱的一天里、或感到不那么体面的冲动时,还想得起来我自己要做怎样的人。这很难,但仍值得我们全力以赴。
有些家长将那些更有意义的养育目标——例如,试图成为或试图将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好人”——斥之为“理想主义”,以此来为自己的行为做辩护。但这恰恰意味着我们应该有理想,否则我们一文不值。理想不一定意味着“不切实际”。事实上,有足够的实际与道德方面的理由来说明,关注长远目标强于仅仅注重短暂顺从,关心孩子需要强于仅仅考虑我们的要求,关注孩子全面身心强于仅仅看重其行为。
我将在本书中讨论:为何从习以为常的“实施手段”转向“并肩协作”会如此有意义?诚然,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许多人都受制于“实施”技巧,利用惩罚和奖励迫使人们乖乖就范。但当一个与之截然相反的养育理念出现时,我们的反应就不能只是说“哎!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关键问题在于我们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听天由命的人,还是试图将事情做得更好的人?
这的确是一个颠覆性的理论,它颠覆了我们所接收的传统养育建议,挑战了让孩子对我们言听计从的短视征服手段。我们当中有些人会开始思考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或许甚至还会对自己童年承受的养育行为产生疑问。
本书的主题并非局限于管教,从更广泛的意义来讲,它告诉我们如何与孩子相处以及如何看待并感受他们。本书旨在帮助你与自己的强直觉重新“通电”,重新确认什么才是重要的。当你穿上睡衣,做完所有家务,孩子们的拌嘴都安静下来以后,本书会让你重新思考你的亲子关系的基础设想是什么。
重要的是,本书会提供一些实用性建议,以取代我们有时为规范孩子行为、逼迫他们成功而禁不住使用的传统养育技巧。我认为这些建议会为家长创造一个不错的机会,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很好的人——我是说,真正意义上的“很好”。
章
有条件养育
我
有时会沾沾自喜地想:身为家长,无论我曾经犯过多少错(而且将来还会继续犯),孩子们都会成长得很好,仅仅因为我真的很爱他们。毕竟,爱可以治愈所有伤口,有了爱就足够了,爱意味着无须道歉,即使你今天早晨曾在厨房对孩子发火。
这种确定感基于认定世界上存在一种名为“父母爱”的麻醉品,你给予孩子的“父母爱”可多可少。(当然,越多越好。)但如果这种假设实际上过于简单盲目呢?爱孩子的方式有千种万种,并不是所有方式都可取。精神分析学家爱丽丝?米勒通过观察发现:家长对孩子的爱可能会“热情似火,但并非孩子需要的那种爱”。如果这种说法是对的,那么关键问题就不是我们是否、甚至有多爱我们的孩子,而在于我们该如何爱他们。
一旦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很快罗列出一长串不同形式的父母爱,再附上哪种方式更好的提议。本书着眼于这样一个区别——家长对于孩子的爱到底是出于“他们做了什么”还是因为“他们是谁”。前者是有条件的爱,意味着孩子只有在做到家长期望的事或是达到了家长所规定的某些标准之后才可以得到;后者则是无条件的爱:这种爱与孩子做了什么毫无关联,无论他们成功与否,无论他们是否乖巧,无论如何,都毫无保留地给予他们爱。
这里我想从价值取向和预测性两个基本点来进一步解释“无条件养育”。价值取向很简单,就是孩子不应该赢得我们的认可,我们本来就应该爱他们,就像朋友黛博拉所说,“没有什么理由”。此外,重要的并不是我们认为在无条件地爱他们,而是他们感觉我们在无条件地爱他们。
其次,预测性,即无条件地爱孩子将会产生积极结果。这种爱的方式不仅道德上正确,而且明智。孩子需要因为自己就是自己而被爱,他们会因而从根本上认为自己是个好人,即使有时会把事情搞糟或达不到目标。这种基本需要的满足会让孩子更加自由地接受(和帮助)他人。总而言之,无条件的爱是孩子更好成长的必需。
不过家长经常会误入歧途,将自己的认可附带上条件。我们之所以会如此,不仅是因为深信这种养育理念,同时也是从小就深受这种养育行为的影响。你或许会说我们被训练得“有条件”,这种感情已深深扎根于美国人的意识。事实上,即使被看做是一种理想,“无条件认可”也并不多见,互联网上的搜索结果显示,其通常被用于宗教或宠物讨论,对于许多人来说,很难想象人类之间的爱怎么会不附带任何条件。
对于孩子来说,被爱的条件要么是行为良好,要么是取得成就。
本书前四章将着重探究儿童的行为表现,尤其是造成孩子产生“只有达到我们的要求才能得到我们认可”这种感觉的诸多养育模式。
第五章则探讨是什么导致有些孩子认定家长的爱取决于其成绩——例如在学校或运动中的表现。
后五章将为各位家长提供一些具体的可行性建议,使我们可以远离传统的养育模式,如何达到一种更加接近孩子需要的境界。不过首先,我要从更广义的角度审视“有条件养育”:是什么构成了其理论基础(与“无条件养育”做区分)以及它到底能对孩子造成哪些影响。
书籍介绍
《无条件养育》的主题并非局限于管教,从更广泛的意义来讲,它告诉我们如何与孩子相处以及如何看待并感受他们。《无条件养育》旨在帮助你与自己的最强直觉重新“通电”,重新确认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当你穿上睡衣,做完所有家务,孩子们的拌嘴都安静下来以后,《无条件养育》会让你重新思考你的亲子关系的基础设想是什么。
最重要的是,《无条件养育》会提供一些实用性建议,以取代我们有时为规范孩子行为、逼迫他们成功而禁不住使用的传统养育技巧。我认为这些建议会为家长创造一个不错的机会,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很好的人——我是说,真正意义上的。
《无条件养育》建议父母以正向均衡的方法取代赏罚教育,这样才能培育出自律、有同理心、身心健康的孩子。现在父母面对教养问题,无不使出浑身解数及口耳相传的一些“好办法”,但都仅仅是治标不治本,尖叫的继续尖叫,狂吼的依然狂吼。作者说这是因为我们太专注于表面的行为本身,我们只看到孩子是否符合我们的期待,符合就奖励,不符合就处罚修正,这都是有条件的爱。《无条件养育》中作者提出我们必须要放弃这种以爱之名行控制之实的情感勒索教养法。作者坚定地提出父母要无条件养育。
精彩短评:
-
作者: 云朵 发布时间:2016-03-28 12:13:18
习惯看完一本书后画一幅思维导图,这两百多页密密麻麻的文字,我居然除了“无条件养育孩子,无条件爱孩子“之外get不到其他重点和脉络。一度怀疑是翻译的逻辑问题还是我的切入点不对?
-
作者: Kimi在行摄 发布时间:2016-07-25 23:44:24
写得乱七八糟,例子不生动,也不排除译者翻译不流畅,总之味同嚼蜡,不引人入胜。
-
作者: Benedetto 发布时间:2014-01-31 13:23:12
小巫翻译的,比小巫的任何一本书都更值得看。
-
作者: 中杯子 发布时间:2017-04-17 06:02:09
这个翻译太差了。
-
作者: Joyful 发布时间:2021-01-25 20:11:11
感觉挺好.. 这本书有很深刻的印象,一边是在说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一边在说一个很成熟了的企业机构。能够很直白的看到两个大小企业在运营管理上的这些思路和想法,还有在两者之间有什么东西又是共同需要注重的.. 很喜欢这本书.. 推荐
-
作者: 布莱特 发布时间:2012-07-07 15:27:01
没有我想象得好,作者有点逻辑不清,有价值的亮点不够,也缺少足够的证据来支持他的论点。比《正面管教》差了好几个层次。
深度书评:
-
我喜欢这种"偏激"的教育方式
作者:吴琼Cissy 发布时间:2016-08-05 17:42:24
没有任何一种教育方式适合所有的孩子, 在看了大量的育儿书籍后,那些教育上的技巧在刚开始被建立,后来又逐渐被推翻,比如在《超级育儿师》系列节目被频繁用到的"time out"(爱的暂停)方法曾经红极一时,后来又出现大量的理论和实例去推翻这种做法。
因为有这种经历的孩子为了避免失去爸爸妈妈的爱而唯命是从,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孩子也不会特别顾及周围的环境和氛围,更不会考虑某个人的感受。
那什么才是有效的教养手段呢?是让孩子乖乖听话,合乎我们的期待就可以了吗?我想关键问题还是在于我们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听天由命的人,还是试图将事情做的更好的人?
在读了艾尔菲.科恩的《无条件养育》后,我觉得这本书可以成为我的养育指导宝典。书中提到的育儿理念-无条件养育的方式,颠覆了很多流行的育儿理念,比如"使用爱的暂停","胡萝卜加大棒","对孩子奖励和惩罚"等等,看上去蛮"偏激",这也不能用,那也不能行,但是作者的"偏激"恰恰是建立在大量的科学研究上,有确凿的数据资料和多家权威理论作为坚实基础。所以他的理念听上去论说尖锐,一针见血,直指人心。
我们先来说几点目前大家都在用的教育方式:
流行的养育方式之一强调"原则和纪律",科恩却指出:纪律不一定帮助孩子自律,毕竟,孩子处于对自己判断力的信任而作出的行为,与出于被迫而作出的行为,是完全不同的;确保孩子内化我们的价值观不等于帮助孩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前者会直接阻碍我们将孩子培养成为一个独立的思考者。
流行的养育方式之二强调"赏识教育",科恩却指出:有条件的爱有失短视,着眼于立竿见影,让孩子乖乖就范,受我们的控制,但这回给他们今后的生活带来很多问题,而无条件的爱目光长远,着眼于长期效应,赋予孩子安全感,力图让孩子充满爱心的成长为自信,独立,品行端庄,担当责任的人。
流行的养育方式之三强调"惩罚式养育",先说体罚,戈洛夫通过88项研究的海量分析发现:家长的"体罚"与"降低道德内化、增强孩子的攻击性、刺激孩子犯罪和反社会行为增多、损害孩子精神健康、影响孩子身体健康、增强其承认后的攻击性、刺激其承认后犯罪和反社会行为增多等等"有关。
有爸爸妈妈可能会觉得我不体罚孩子,但孩子做的不好我会惩罚他。也许这种方式避免教孩子"打,击,踢",但是我们在给孩子传授"制造痛苦是运用力量的合理手段",其结果是同等程度地削弱孩子的同情心和社会公益心。
还有"轻惩罚"的版本-"自然后果",这时法国思想家卢梭提出的道德教育方法,主张让孩子通过体验过失的不良后果去认识错误、吸取教训,学会服从"自然法则",自行改正。这种教育方式我在开始接受的时候也非常赞同,但是读到书中提到"当你袖手旁观,对孩子的困境坐视不理时,孩子就会产生双重失望感,在失望自己做错事的同时,也会对你看起来漠不关心,没能出手帮助自己阻止意外发生的行为更加失望"后,也改变了对自然后果的看法,就像在《游戏力2》作者说的那样,在孩子遇到焦虑时,我们要学会轻推。
在了解到这些之后,我对心理学家berlyne 所说的这句话越来越感同身受:"每多获取一分信息,就会让我们对未来的复杂、沮丧或无助多一分保障。"
我们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用这种长远眼光去看待现在我们的教育方式会更有意义。书中提到的建议,坦白来说,不是更简单,而是更难,确认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比仅仅爱他们更难;针对孩子复杂的身心因素做出反应,比仅仅关注他们的行为更难;试着与他们共同解决问题,向他们解释正确处事的理由要比用"胡萝卜加大棒"去控制他们更难。"并肩作战"要求我们做的要比"实施手段"更多。
但再难,也值得我们去尝试。
从深远意义上来说,选择有条件的还是无条件是在截然不同的人性观之间做选择。相比我们对孩子有何感受,孩子如何经历这些感受以及如何看待我们对待他们的方式才更重要。
有个简单有力的原则在我们面对孩子的教育上会有指导意义:我刚才对孩子的所做所为,是否可能与我的需要、我的恐惧和我的成长经历有关,而无关他们的真正兴趣和需要?
比如你的孩子因为想要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别的小朋友不愿意分享,你的孩子急了,上前就推了他一下,结果把他推到了,那个小朋友很委屈哇哇大哭,面对这样的情况,怎么办?
大部分家长会因为自己家孩子把别人家孩子弄哭了,自己孩子还推了别的孩子一把,都会觉得不好意思,会马上拉着孩子跟别人的孩子道歉,如果孩子不愿意道歉,大部分家长也会碍于面子,强迫孩子跟别人家小朋友道歉,殊不知强迫性道歉只会训练孩子心口不一,为以后说谎也埋下了伏笔。
<图片2>
那该怎么办?
我们先来看看科恩给的13条育儿建议,然后再打套组合拳试试看会不会更好。
深思熟虑;
重新考虑你的要求;
专注长远目标;
将亲子关系放到第一位;
不仅改变行为,而且改变视角;
尊重、尊重、尊重;
真实、可信;
少说、多问;
记住孩子的年龄;
在符合事实的前提下以最好的可能性看待孩子的动机;
不说没必要的"不";
不要那么死板;
不要匆匆忙忙。
这每一条看似简单,但运用起来的确很富有挑战性。如果我的孩子3岁,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看到把别的孩子弄哭他愣愣的站在那里,不知道怎么办的情况下,我会分这几步走:
1、先跟对方小朋友道歉
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孩子也蒙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办。首先我们要蹲下来安抚对方小朋友的情绪,跟他道歉:"对不起,我们做的不对,不应该推你的,弄疼了吗?"如果那个小朋友还在哭,我们要进一步安抚:"是不是有点疼?阿姨给你揉揉,很抱歉,我们太着急了。"
我们在第一时间给到对方小朋友安抚,一方面安抚被推小朋友的情绪,让孩子知道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的处理原则是是什么,另一方面给孩子做好正确的示范,当以后再发生这样的事情,而我们又不在时,他会逐渐知道处理事情的方式。
2、不要着急数落孩子,问问他发生了什么
"孩子,你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吗?"
等待他回答,看看他是具体有什么样的想法,不要急于批评,尽量去说出他的情绪。
"他不给你玩玩具,你是不是很着急,然后推了他一把?"
等待孩子的再次回答,跟他共情,让他知道自己的情绪是可以被接受的,妈妈能够理解他的情绪,这样他会愿意跟你进一步沟通
3、帮助他对问题进行理性分析
"妈妈理解你很想玩那个玩具,很着急,但是玩具是他的,他有权利决定是不是能给你玩,对吗?"
等待他的回答,在这一步我们要让孩子知道玩具的归属性问题,是别人的,还是我们的,还是公共的玩具,处理方式不一样。
通过他的回答我们可以了解到他是否能够理解玩具归属的问题,再跟他确认。
"玩具不是我们的,对吗?"
"是别人的玩具,我们就要征求别人的意见,看看能不能玩,对吗?"
等待孩子的回答,不要着急,慢慢来。
4、进一步描述事实,协助孩子对事情的结果做出行动
"妈妈看到你推了他,他没站住倒在地上哭了,他是不是很伤心,因为他不想分享玩具然后还被推了?"
等待孩子回答,让他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培养他的同理心和责任感。
"你把他弄疼了,你去安慰下他,再跟他道歉,他肯定觉得心里会好受很多的。"
等待孩子的回答,同样不要强迫,如果孩子碍于面子不想去道歉,可以带着孩子一起走到对方小朋友那里,我会再次进行安抚道歉,给孩子做榜样,让孩子看到我们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5、事后与孩子进行沟通,共同反思很重
"我们要尊重每个小朋友的想法,每个人想法都不一样,他不愿意给你玩玩具就是他的想法,你要尊重他的想法。"
等待孩子回答,听听他的想法。
"我们可以用沟通的方式跟他交流,你可以说'能给我玩一下吗?' 或者'你玩好了,能给我玩一下吗'或者用东西跟他交换也可以。"
等待孩子回答,听听他的想法。
"如果他到最后还是不愿意跟你换,我们就接受这样的事实,不可以推别人,知道了吗?"
等待孩子回答,听听他的想法。
"你推别人是不对的行为,妈妈不喜欢你这样的行为,但妈妈还是爱你的,这次是妈妈代替你去安慰别的小朋友并且和别的小朋友道歉,妈妈希望下次你能够勇敢去处理问题,好吗?"
等待孩子回答,听听他的想法。
我打的这套组合拳的方法不一定是适用于每个孩子的,也许看了科恩的13条原则,你会有更好的教育方式。爱一个听话的孩子很容易,但爱一个不那么乖巧顺从的孩子则比较困难,但恰恰是爱那些不容易爱的孩子才开发我们的真爱,做那些不容易做的事情才锻炼我们的能力。
教育始于孩子让我们为难的那一刻。戈登博士指出:某个良好的交流方式,需要1500-5000练习才能够做到得心应手、熟能生巧。
这很难,但仍值得我们全力以赴。
-
幼时在暴烈环境下幸存的人,未来可能对自己的孩子温柔以待吗?
作者:her 发布时间:2016-07-29 17:14:57
有条件养育下成长的我,如何无条件养育自己的孩子?
这是我从小就在思考的问题,当然彼时还不晓得「有条件」「无条件」的概念,只是困惑,「幼时在暴烈环境下幸存的人,未来可能对自己的孩子温柔以待吗?」听闻过太多不幸的宿命循环,对这个问题自然格外观照。
接触到「无条件养育」,是因为自我决定论。只有内在动机驱使,才能获得真正想要的生活。心怀内在动机的人,向着远方生长时,纯粹是兴趣、享受和内在满足驱动,高度自主,即使没有外在奖励和惩罚,他也会行动。
如果养育,就尽可能养育拥有内在动机的孩子。回想往昔,我们的生长环境,完全被外在动机笼罩,因而也是完完全全的有条件养育。
有条件养育的定义是什么?就是以孩子的行为表现为条件,来决定自己的关心程度。父母之爱成了孩子需要争取的特权,我赋予你生命,给你付出一切,你就应该报我以歌,哄我开心。为了实现有条件养育,父母会通过奖励和惩罚手段加以控制。
比如:
> 宝宝,来给叔叔阿姨表演一首儿歌,等会儿妈妈给你买好吃的。(口头奖励)
> 你这么不听话,我等会儿就把你卖给人贩子。(威胁式惩罚)
熟悉吗?
有条件养育的伤害有多深
1. 爱的撤回
三四岁的时候,常常听到母亲说,我一点都不喜欢你,然后听见她对父亲说,快把她抱走,烦死了。她心情好的时候,会走过来,抱一抱,亲一亲。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随便扔在哪儿,不管不问一整天。
的确是爱的撤回,爱是有的,只是撤回的次数太多,对小孩子来说,精神痛苦无法避免,而且更多是建立在无法理解的层面上: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就被打了一个叉。恐惧与怨恨交替蔓延,这些情绪可以不用人教,它们的支配力量是天生的,一旦被激发,可能瞬间膨胀。爱的撤回会导致孩子害怕暴露愤怒,进而回避依附感。
渐渐就不会相信「亲」「密」的心理意义,成人后也是如此,很多时候潜意识非常抵触亲密关系,因为天生信任感安全感的缺失,我比我认识的任何一个人都害怕爱的撤回,索性不渴求爱,不情愿得到爱,不得到就不会畏惧失去,是一种自我保护策略。
朋友说,你需要一个非常有耐心的人,用小锤子一点点敲破你心里的迷障,把那些阻碍你的东西收到角落里,你才能真正打开自己,接纳这个世界。
我开玩笑,早就接纳这个世界了啊。当我需要和世界发生关系,就派一个会和世界打交道的自我出去,其他自我退缩回身体里,就好了嘛!
但也许,他说的是对的。
2. 过度管制
人都是有控制欲的。
我能回忆起许多许多次被打的样子,原因并不重要。我不是为不听话的孩子辩解,我是为许多父母辩解。有的母亲会因为孩子迟到五分钟而花一个小时的时间打得他站不起来,这些例子,在那些有心灵创伤的成年人记忆里,数不胜数。父母的控制欲越强,孩子的排斥感也就越强。
所以会导致什么呢?
比如难以控制进食。有人经常面临暴食症的困扰,需要不停地吃东西,越是焦虑的时候就越需要吃很多东西,即使没有任何情绪的干扰,如果坐下来开始吃,很难吃到刚好饱的状态,如果没有人制止,会吃到自己非常难受。
比如良心不足。有人不容易对他人产生负罪感,因为常年的排斥和抵触情绪,判断事物的标尺和常人有许多差异。再比如容易兴趣索然,喜欢的东西,也可以轻而易举地不喜欢。
最后比较严重的是,很难培养内在动机,价值观和道德感的内化也比较差,还是回到控制欲本身,长期被控制的人会丧失自己的判断力,尽管他拥有反叛和排斥,但是有破无立,没有正确的引导,他在冲出重围后仍然迷茫。
我的措施是往回逃。
这几年,我始终在做的事情就是,改变母亲,改变自己。她少了暴躁,控制欲还在,但是不会以那么撕裂的姿态表现出来,她也在学习温柔。我呢,我在改变自己的戾气,我从产生愤怒然后抑制愤怒,调整到几乎不会愤怒;试着相信别人(虽然还是会试错吧);从原来被形容为「剑走偏锋」的边缘状态,调整为世俗观念中的「还算正常」。
更为贴切地说,我建构出了一个自我。我编写了她的程序,推出去几个 beta,最后勉强上线了第一版,现在看来,我觉得合适,母亲也喜欢。当我们的关系开始和谐交织,不再用力控制对方,反而会形成一种温柔的磁力,两个人得以彼此依靠。
3. 惩罚
惩罚其实已经说过不少了,当代父母中,有的人乐于惩罚,但又不善于惩罚。
惩罚导致什么呢?关系恶化,孩子与父母关系的恶化不一定诞生在体罚严重的时期,而是在孩子终于意识到不对的成年,孩子也会记仇,在这种察觉之后,可能会大张旗鼓地断绝父子关系。
孩子还容易忽视掉重要的事情,更加以自我为中心。比如我,的确比较喜欢简单,越简单越好,为了简单我可以舍弃很多东西,重不重要无所谓。但是,「能少做就少做」的欲望是一种畸变,它可能在暗示你是感受到威胁了,所以才用这种策略降低损害。
我最近也在学习,一遍继续降低复杂度,一遍面对复杂,保持欢喜。
4. 过度介入
父母很容易干涉孩子的成绩,会让孩子追求分数,而非能力。这就是在自我设障了,知识是没有分数评估的,你无止境地学,才能接触到真正美妙的东西。
可惜很多人要多年之后才能理解。
年少时非常憎恶学习,但是迫于体罚,需要拿优异的成绩,就训练自己学会考试,平日不读书,考前研究试卷走向,分析批卷人心理,撰写接近正确的答案,并不了解知识内容本身。
也非常讨厌「努力」这个字眼,觉得姿态不好看,非常讨厌「失败」,最讨厌的是——
承认自己不值得被爱。
父母的过度介入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无能为力,感受到自己做出的任何决策都要被挑出毛病,感受到父母关心他们与他们本身无关,只与他们的表现有关。也就是,我如果不这么做,我就会失去全部的爱。
这种患得患失会持续多年,会延续到未来的亲密关系。当这样的孩子与他人相处,倾向于询问对方的理想要求,他希求实现的是怎样的。如果认同,那么可以思考怎样的方式来帮助实现;如果不认同,就可以尽快抽身离去。这样就不会陷入「被过度介入」的境地,而是一旦成型,则表示一开始就认可了对方价值观的引导。
这,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说惩罚说的比较多,事实上奖励也是会阻碍孩子成长的,奖励可以买来暂时的顺从,但是和惩罚一样,奖励不会帮助一个人对某项行为产生责任感,一般没有奖励,就失去了做这件事的理由。所以为什么要努力培养内在动机,因为奖励也好,惩罚也罢,都是外在动机,也就是获得奖励或者逃避惩罚。外在动机还会侵蚀内在动机,奖励与惩罚决定了你的大多数行为时,你就无心产生真正持久的兴趣了。
如何进行无条件养育?
无条件养育,无条件的爱,就是你坚持尽最大努力提供这种爱,即使你的努力不被欣赏且没有任何回报。因为我们的力量是不对等,孩子太小了,太敏感了,你对孩子来说,构建了他整个原生世界。孩子对你的作,和你对孩子的作,是完完全全的两码事,你的挫败出门喝个酒就烟消云散,而他/她的痛苦会持续一生。
爱是没有轴心的,你欣赏孩子的某一点,不喜欢某一点,都可以,但是要保持平衡,他们可以成功也可以失败,但不会成为 loser,这就需要你为人父母的引导。你为他们令人瞩目的时候欢呼,在小的成就面前也要开心,不要让他们觉得你在意这些成功超越了他们本身,爱,就爱他们的全部。
不要让孩子觉得,你有在居高临下地称赞他们,因为他达到了你的标准,没有辜负你的期望。理想的状况是时刻都在提供认可、鼓励和关注。
对他们的帮助,是引导他们关注对事物本身的兴趣,而非成功或者超越他人的兴趣,不是关注自己做的好不好,而是乐趣和爱。
方法有很多,不一一列举了。
最重要的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对我们造成的心理影响一般不会以机械的刺激反应出现,而孩子则不同,我经历过许多阶段,比如认同母亲的教养方式,认为暴力也是关爱的一种,但是将爱与暴力混为一谈,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比如我,也许会下意识地伤害他人,但仍然认为自己是没有恶意的,甚至是在关心对方,站在对方的立场上。
精密的道德水准、认知灵活度以及关心他人的能力,本非奢侈品,但是错误的教养方式会让孩子失去这些必需品。
结语
我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怎样的呢?
我只希望,他/她能够驾驭真实世界的各种困境,起码,比我与他/她父亲(还不知道是谁)都能驾驭得更好。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9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9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5分
-
安全性:7分
-
稳定性:6分
-
搜索功能:5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一星好评(220+)
- 情节曲折(185+)
- pdf(424+)
- 字体合适(647+)
- 全格式(661+)
- 图书多(576+)
- 体验好(632+)
- 盗版少(74+)
下载评价
-
网友 菱***兰:
( 2024-11-10 04:41:39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瞿***香:
( 2024-10-29 23:14:59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潘***丽:
( 2024-11-15 21:57:10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孔***旋:
( 2024-10-23 12:12:58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寿***芳:
( 2024-11-03 14:38:27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寇***音:
( 2024-10-25 08:02:26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宫***凡:
( 2024-11-02 04:58:23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冯***丽:
( 2024-11-12 00:09:51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融***华:
( 2024-11-03 11:31:00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后***之:
( 2024-10-30 18:29:30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国***舒:
( 2024-11-05 14:13:07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喜欢"无条件养育(教养类畅销书,著名教养专家小巫亲自翻译;《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真诚推荐)"的人也看了
-
月亮与六便士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太阳能工 高秀清 编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天籁音灵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民国初年的党与议会政党政治:政治学论丛【正版保证】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Design For Lean Six Sigma: A Holistic Approach To Design And Innovation 9780470007518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2023年版全国注册城乡规划师职业资格考试历年真题集】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TOEFL和SAT全能书——夯实基础篇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软件研发效能权威指南 电子工业出版社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一级注册建筑师2019教材辅导 历年真题解析与模拟试卷 建筑物理与建筑设备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素描风暴——素描基础?头像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9787302357049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领券立减20】西游记原著正版包邮 吴承恩半文言半白话文七年级初中学生世界四大名著中国古典小说 北方文艺出版社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高电压与绝缘试验技术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会展英语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体育旅游理论与实践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中国现当代文学 传媒大学出版社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怎样当好预算员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短线是银(之八):跟我练(典藏版)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青少年科学大视野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奇门遁甲书籍正版包邮详解文白对照原文白话译释 天文星象占卜风水周易全书易经入门 图解奇门遁甲大全预测学御定奇门遁甲畅销书籍 当当自营同款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这才是心理学》(全2册)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资治通鉴 仿古线装全套4册正版中国通史原文白话文翻译资治通鉴精华文白对照全套集白话资质通鉴青少年历史读物畅销书历史知识书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像天才一样记忆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新东方 17天搞定GRE单词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成人高考复习丛书 历史地理综合科及解题指导 (地理分册)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实用手风琴曲100首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卷烟工业用胶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The 100-Minute Bible (ISBN 9780811856218 ) 一百分钟圣经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汉英词通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 影像之美 视觉中国 500px经典摄影教程 实战篇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9分
主题深度:4分
文字风格:3分
语言运用:3分
文笔流畅:8分
思想传递:5分
知识深度:3分
知识广度:9分
实用性:8分
章节划分:8分
结构布局:3分
新颖与独特:6分
情感共鸣:5分
引人入胜:9分
现实相关:3分
沉浸感:3分
事实准确性:6分
文化贡献: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