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乐书屋 - 和威比一起唱童谣 1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2-17 15:54:01

和威比一起唱童谣 1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和威比一起唱童谣 1精美图片

和威比一起唱童谣 1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39196565
  • 作者:米克英克潘 
  • 出版社:21世纪出版社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89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2-17 15:54:01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 liwudao 发布时间:2023-04-24 10:35:49

    之前看过一部奥斯卡影片,叫《健听女孩》,电影里大量的手语。之前看一些反恐、军事电影,部队内部行动的时候,也都是用手语沟通的,比较感兴趣。看了很多视频网站,都没有手语相关的介绍,就特意搜了一本书来学习一下。

    这本书讲的是日常一些基本用语,问候、天气、旅行等等。因为是二维图片的讲解,所以学起来有些困难,没有纠错的过程。不过大概了解一下,还是收获很多的。

    语言,还是需要不断的复习、使用才可以,否则会忘记的很快。这点,我女儿反倒是记得很好,昨天学习的时候,她居然还记得很久以前学习“坐下”这个手语怎么表达。

  • 作者: 柯姣 发布时间:2017-06-09 15:48:39

    开讲啦!

  • 作者: 陰陽魚 发布时间:2016-04-30 08:47:24

    夫民國人治學 術未必精 論未必名 繼學者未必衆 唯其目光如炬 切入之巧妙 後之覽者不可不察也

  • 作者: 刘波儿 发布时间:2024-03-22 12:31:12

    一张表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很魔幻

  • 作者: 暗夜大佬 发布时间:2020-06-17 18:36:16

    故事从第一章开始不到五页就把故事直接拉到“怪谈”的主题中来。主人公孙正去医院里看牙齿,碰到了另外一个男主人公路遐,结果两个人就遇到了发生在医院里的怪谈现象。两个人从五楼一路往下走,一边与医院里怪谈里边的邪恶之物进行惊心动魄的对抗,另外又通过少量的线索,如之前的一些文字资料、声音资料等等,来追查医院里产生怪谈的真正原因,即医院过去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因此这本《桐花中路私立协济医院怪谈》就不再单单是一本怪谈类的恐怖小说,它同时也是一部解谜类的推理小说。

  • 作者: xjd 发布时间:2022-07-07 23:04:31

    这才是表现历史的细节吧


深度书评:

  • 不雅之“正”

    作者:岁羽中 发布时间:2020-12-14 13:22:29

    今天是2020年12月13日,我读完了《新婚之夜》。读完后,又翻到前面,再次看到了辽京写的“To 北泊,敬请雅正”,我先去搜了一下雅正的意思,然后打开手机查聊天记录——不愧是我,收到书是2019年11月,这已然过了一年,但无论如何也没有鸽,我想起在中学英语课本上学过的一句话:Better later than never.

    为了让书评写得好看,我决定绕一绕。在我得知辽京出书并被邀请作评时,我和她已有两面之缘,那是在豆瓣阅读的颁奖会上。坦白而言,那场搬奖十分尴尬,因为无论哪一个奖项,台下的人对台上的人都一无所知,换言之,台下的坐着的人基本上都没看过台上人的作品,然而台上的人既是领创作奖,总还要说几句创作谈,台下的人边听边点头,仿佛读过一般。我和辽京同组,她得奖我并不意外,因为同组入围作品中,她的《我要告诉我妈妈》和东来的《逃离热岛》是惟二我顺利读下去并且读完的作品,两者也都获了奖,其中,《我要告诉我妈妈》被收入了这本《新婚之夜》。现在我已不记得见到辽京前对她的想像,但毫无疑问,见到她时我觉得我想错了,她本人才是她本人应该有的样子——一位干练的职业女性以及一位坚强的母亲。

    上面的用词我斟酌永久,特别是“坚强的母亲”,这种描述会带来很多不可预知的效果(特别是在豆瓣),不过,我最终还是选择了这个描述,因为这正是我第一次见到她时心中冒出的第一个念头。辽京并不是第一个给我这种第一印象的人,我上大学时的一位实验室老师、帮我做睡眠监测的医生等等,在我看来,她们的脸上写着“母亲”二字,大约我在她们脸上看到了我妈妈多年以前的那种洗不去的疲惫和坚忍。

    我很少从作者身份角度谈论小说,并非因为这套分析框架在当下批评中已不再流行,而是我通常对作者知之甚少。所以这次我居然与作者有所接触,十分难得就想来谈一谈。从这里切入很容易滑向“女性写作”之类的议题,于是难以避免地谈及勃朗特姐妹的纸片、伍尔夫的独立房间、门罗的办公室乃至罗琳的卡片和咖啡厅,可身为男性,我缺少相关的一手经验。然而身为作者,我却有充足的信心来谈论作者的社会身份、经验对写作的影响。

    具体到《新婚之夜》这本书,我心目中最好的两篇,一是首篇《我要告诉我妈妈》,二是倒数第二篇《一个人的罗生门》,而这两篇都是以“母亲”为第一身份(妻子为第二身份)的人物视角来叙述的。这两篇强于其他篇目的重点在于情绪的饱满和完整,“完整”之处在于真实与连续。《一个人的罗生门》采用一种“半对话”的方式叙述,所有内容都是“我”在各种场景下所说的话,其他人所说的话及发生的事全部通过“我”说的话表现出来,它的难点在于“我”未经历的过程或者“我”保持沉默的时间无法叙述,但看下来,问题不大。

    而另外几篇,包括最后一篇《新婚之夜》在内,情绪都很难上升到一个它本应有的程度,有些段落甚至让我感到有点“怯场”。例如在《模特》中,情人对主人公“我”说她怀孕了,我的反应是“愣住了,半晌才磕磕巴巴地说……”、“我在床上坐直了身体,心直往下跌落”;以及后面,妻子坦诚了出轨,说“你是个很好的老公,错不在你”之后,已经事先出轨的丈夫“我”仅仅是“闭上眼睛,忍受了这次侮辱”。以上两处,一是全篇的重大转折,二是全篇积累下来的能量要集中释放,两处的处理都显得有些苍白无力。按我的理解,这里应该施以重拳,如果想在这里用一句话“举重若轻”,那需要非常高超的处理。一个很好的例子是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用一句话写费尔明娜.达萨答应了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的追求:费尔明娜.达萨没有看他,也没有停下手中的刺绣,但她的决定却像打开了一道门缝,足以让整个世界通过。《模特》使用第一人称“我”叙述,能够方便地描述自身情绪感受,但其情绪却比三人称的《我要告诉我妈妈》低几度。《我要告诉我妈妈》中随处可见犀利的细节,如:

    “妈,我不喜欢弹钢琴,从来没喜欢过,为什么非要我练琴?”

    “你喜欢有什么用?”淑英头也不抬地继续切土豆丝,菜刀密密地斫在案上,“你不喜欢也没什么用,你以为你是皇太后?”

    在对话间隙聚焦菜刀,这个处理无论在电影还是小说中,都是老练娴熟的做法。类似的处理在《模特》《看不见的高墙》等篇目中也有,但效果不如《我要告诉我妈妈》。总而言之,在使用母亲的身份叙述时,作者的笔力发挥得更为自如。

    以上主要谈了小说的细节处理,所见是作者的“微操”,以游戏作比,作者在用到自己熟悉的英雄/种族的时候,微操更为顺手。那么回到故事,这几篇故事显示了相同的大局观和审美趣味。我来说说我最好奇的点。

    罗伯特麦基画过一个“故事三角”,将故事总体分为“大情节”、“小情节”、“反情节”。所谓大情节,就是我们最熟悉的“闭合故事”,有开端,有发展,有结局,而结局一定是对开端的回应:一对男女在开端相遇,在结局在一起;主角的亲人在开端被仇人杀害,在结局他为亲人报仇。这是一个根植在人类心灵深处的模式,一个刚能听懂故事的孩子,如果你把一个没结局的故事讲给他,他将追着你问后来怎么样了。直到三只小猪打败了大灰狼,他才能满意地期待下一个故事。而小情节故事,则不在意闭合,甚至也没有明确的开端。我心目中较典型的小情节故事是《天使爱米丽》,虽然其中各个小故事看起来都有头有尾(例如对证件拍照机下面总出现照片的那个神秘人究竟是谁从发现到“破案”),但它们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爱米丽的生活态度,对生活无限的好奇和幽默感。

    回到辽京的故事,我比较好奇的是,就开端和展开来看,除了《我要告诉我妈妈》,其余几篇都更像是大情节故事,《模特》是一场外遇,《看不见的高墙》、《一个人罗生门》和《新婚之夜》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案件。客观地讲,后三篇在结构上和叙事上都呈现了一定的悬疑性,在故事缓缓铺陈开来时,无论有意还是无意,读者的第一阅读动力都很难不聚焦在“事实究竟为何”上。《模特》其实也一样,随着故事推进,作者仿佛将抛出人物命运的最终答案。然而奇怪的是,无论是《模特》给出的人物命运,还是三个案件给出的“结论”,都或多或少是反类型的,换言之,作者仿佛并不想让故事“闭合”。

    《模特》中对桃子的安排,较“常理”显然过于残酷,残酷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细节或者节奏的处理让人感到这种残酷有些草率,这种残酷在审美上应当归于“无常”,但前文并没有对“无常”的呈现,反而每个环节都颇为可控,于是这里的“无常”就显得突兀。而“我”对于桃子之死的冷酷虽不意外,但想到“桃子的死对我只有好处”时,至少在技术上应当提一嘴孩子,这样气韵才完整。一个典型的大情节故事,男主这种程度的作恶,应当得来份量相当的报应,如果没有给出,那么势必引发“一股气最后没撒出来”的阅读体验。拱火拱完了,就应该泄,这是作者与读者在前文暗暗结下的契约,在最后一刻撕毁契约对读者是残忍的。

    《看不见的高墙》也有类似的问题,类型化的开端和展开,最后可说是一个反类型结局,我猜测这是一种审美上的特意回避。既然如此,在故事的展开时,最好就透露其反类型的特征,以此与读者订立非类型的契约。这一点在《我要告诉我妈妈》里就毫无问题,由于饱满的情绪和氛围如汩汩河水,你根本不必关心“最后怎么样了”,故事可以在任何时候结束。而《一个人的罗生门》也由于相同的优点,案件结局的草率让人心堵得没那么严重。我个人认为,《一个人的罗生门》应该更加弱化一些类似叙述诡计的暗示,如对老刘的车的强调,对帽子的反复提及,都让人觉得仿佛“另有隐情”,事实上也的确“另有隐情”,但它们却与案子无关,而与主角的生活有关,这符合小说要表达的主旨,但这种叙述却无形中加强了小说的悬疑类型感,让人很难不去期待一个“真相大白”,当这种作阅契约生效后,反类型的结局就会让人无措,甚至有被耍弄的感觉。

    这种问题最严重的表现出现在最后一篇《新婚之夜》上,一个早年的死亡案件,像“妖怪经过”一样莫名统治了新婚之夜的主题,多人叙述像拼图一样缓缓呈现该事件,这是非常类型化的写法。事实上,小说甚至为了事件呈现的次序而违背了人们聊天的心理规律,一些按人物心理理应先说的东西,为了呈现事件反而放到了后面,而几个人物当时的情绪和情感波动,某种程度上也让位于事件呈现,做出了一定程度上的牺牲。我最难理解的是主角袁颖对死者的态度,以及对崔凌之死这件事究竟有怎样的认知。我个人认为,既然是第三人称叙事,每个人对该事件的事实有着怎样的判定,在“新婚之夜”的长谈中又有着怎样的改变,是应当有明确的交待的。事实上,《新婚之夜》非常适合搬上舞台,在舞台上,观众通过演员的台词和表演来猜测事实究竟为何。但作为小说,还是应当——至少通过暗示,来点明这些信息。

    事实上,《新婚之夜》在结尾通过袁颖对罗翰的态度对此有所透露,然而我认为这是不够的。其一,如果袁颖最后的态度是明确的,确信崔凌之死与罗翰有关,那么她在这次长谈之前是怎么想的?是否在长谈之中发生了改变?改变的节点在哪里?如果有这个改变,那在我看来,这应当是个非常重锤的冲击,对这个冲击的表现在我看来是不太够的。其二,其他人又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最后又如何认定这件事?我认为这些也是缺少交待的。事实上,同类故事有一个非常经典的作品,就是《十二怒汉》,而《十二怒汉》毫无负担地遵从了类型化的规律,观看者也得到了足够充分的回报。

    总体而言,我感觉作者仿佛是负着文学性>故事性的审美和写作习惯以及写作擅长,去做了故事性优先甚至类型化的尝试,能看到闪光之处,但在情绪和气氛处理上失去了一些原有的长处,而在结局处理上又(为了不落俗套?)走向了反类型,在阅读快感的回馈上有所打折。这一年来我的生活习惯一直不好,几乎没花什么时间在读书上,断断续续将此书读完,又回翻之前读到的部分来获得整体的感觉,其实全书都颇有可取之处,但最后我还是主要说了感受到的问题,思来想去,这可能也是没办法的事。不过本文字字出自真心,我能保证的就是这些。

    希望作者越写越好。

    以上。

  • 《杜甫传》读书笔记

    作者:穿花踏月 发布时间:2018-12-15 21:20:57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江汉》中这两句诗是对杜甫一生最好的写照。独立于茫茫宇宙之间,诗人深深地悲哀自己的孤独和无力,但我们也能从中看出作为诗圣的杜甫他那博大的胸怀和对世事不能如愿的惋惜。

    我想就这样吟着《江汉》去走进这个伟大诗人的一生。

    翻开冯至先生的《杜甫传》,作者用“家世与出身”、“童年”、“夔州孤城”、“悲惨的结局”等十三个章节把杜甫的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读《杜甫传》时,我也渐渐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杜甫,或许他并不如我想象中的完美,但他依然令我崇拜和尊敬。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但到杜甫降生以后,他家庭的声势已经不如往日煊耀,渐渐衰落下来。由此我们可以理解杜甫庸俗的一面,他中年时期在长安那样积极地营谋官职,不惜向任何一个当权者寻求援引,这和他的家庭环境是分不开的。杜甫在他的诗里常常推崇杜预和杜审言,前者是由于他的事业,后者由于他的诗。杜甫的母系家族虽然是一个盛大的士族,和最上层的统治阶级通婚,但它承袭下来的并不是贵族的豪华,而是惨绝人伦的悲剧。母系家族对杜甫的影响可能也只是为他的诗多添些悲剧的气氛吧。虽然杜甫一直到晚年都没能完全摆脱掉他的家世和出身所给他的影响,但我认为真正成就他的是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开元时代由于社会繁荣产生的高度文化与天宝以后唐代政治和经济所起的重大变化才是孕育杜诗的肥沃土壤。

    《杜甫传》的前两章主要是介绍他的家庭环境和童年成长环境对他的影响。作者从第三章开始向我们介绍杜甫成年后的人生经历。从他的经历去感悟他的诗,从他的诗去探究他的情感与人生追求是我读《杜甫传》时想做的事。

    杜甫曾走过的那些年那些月,有着一个普通人的艰辛困苦,他所期望的功名利禄,是凡夫俗子所追求的浮华。但是他的诗,却是在平淡艰苦的生活中最为与众不同的亮点。情随事迁,他的诗,随着他生活的欢喜悲忧而千变万幻。

    他一生五十九岁,将近四分之三的时间是在盛唐度过的。盛唐是出狂人的时代,他又和李白、高适、岑参这样的豪放之人交往,难免染上几分豪放之气。 如《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又如《房兵曹胡马》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早年的这些诗句,展示出他不平凡的气度,表明他内心充溢着盛唐的浪漫精神。也正因为这样,当他中年身处窘境,体味炎凉的时候,他始终保持着正视现实的热情。

    中年的杜甫,可能是到了他此生最忧郁的时候,忧郁到他都不愿意生男孩,我记得自己在《兵车行》里读过的诗句:“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读了让人忍不住热泪盈眶,在那样战乱的年代,他甚至“不重生男重生女”,却不是像普通人那样,受杨贵妃被宠的影响,为了靠女儿的美艳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他虽颇有抱负,但他毕竟只是一个忧心忡忡的父亲,不愿让自己的孩子上战场送死的父亲。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更加思念李白,李白的洒脱与不羁,是他所向往和曾经试图追随过的。除去与李白朋友般的情谊,实质上,他思念的是他对浪漫主义的向往,而这种向往,却是来源于他对现实的失望,故而连写两篇《梦李白》。他对现实极度失望,但他不是圣人,他只是一个活在世俗的文人,他还要依靠着这些世俗活下去。于是,他曾经不羁的心、他曾经向往的浪漫,在世俗中已然成了海市蜃楼。

    《孟子》有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然而杜甫的胸怀足够宽广,即使是身处困境,他依然心系天下苍生。他为君所忧,为民所殇。在秋风掀掉他草屋房顶的时候,在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时候,他居然还能想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一向如此,他对身处困境的人总是充满关怀。直到自己走投无路了,他还在《又呈吴郎》中写道: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巾。这个无食无儿的妇人,到杜甫门前来打枣充饥,只是一件小事,诗人竟把她记住了。第二年,诗人把这所房子借给一个吴姓亲戚。还特意写这首诗叮嘱说:“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要不是穷得没办法,这妇人何至于稀罕这几个枣子?正因为她心怀恐惧,因此来打枣时一定要尽可能对她和蔼一些。从这首诗我们能看到杜甫的一片真情。诗人用广大的心胸去关怀最底层的穷人时,他自己也正是一个无依无靠的穷人。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写下了“三吏三别”,这一系列的作品深刻反映了民间的疾苦以及诗人自己身处乱世人生飘荡的孤独之感,也表达了诗人对倍受战乱摧残的老百姓深切同情。初我对初中时学习的《石壕吏》至今也印象极深。诗人晚间投宿在石壕村的一个穷苦人家,夜半有差吏敲门捉人,老翁跳墙逃走了,家里只剩下一个老太婆和一个带着吃奶孙儿的儿媳。最后没有法子,老太婆只有牺牲自己让差吏把她带走。这首诗虽只是客观的叙述,但其中充分表达了作者感到的人民最深的痛苦。杜甫的诗能有如此高的成就,与他的接近人民和心怀天下是分不开的。

    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即使是临死前也依然是心怀国家的,他不会忘记国家的苦难, “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这首诗写出不久他就在湘江上的舟中死去了。杜甫的一生是一个不能避免的悲剧,但他也被生活中的一个又一个悲剧磨练成了一代“诗圣”,名流千古。读完《杜甫传》,我重新认识了杜甫,他的人生遭际、心路历程、博大胸怀无不让我难以忘怀。掩卷追忆,心中只剩下了敬意与赞叹。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4分

  • 人物塑造:5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5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9分

  • 知识广度:6分

  • 实用性:4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9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8分

  • 沉浸感:3分

  • 事实准确性:9分

  • 文化贡献:5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5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品质不错(470+)
  • epub(668+)
  • 体验还行(423+)
  • 差评少(85+)
  • 差评(177+)
  • 值得购买(321+)
  • 推荐购买(264+)
  • 无漏页(394+)
  • 简单(618+)
  • 下载快(659+)
  • 二星好评(664+)

下载评价

  • 网友 敖***菡: ( 2025-01-22 00:45:51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车***波: ( 2025-01-23 15:22:02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屠***好: ( 2025-02-10 02:04:30 )

    还行吧。

  • 网友 石***烟: ( 2025-02-15 00:05:27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谢***灵: ( 2025-01-27 23:21:37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扈***洁: ( 2025-02-17 14:06:47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益***琴: ( 2025-02-12 22:09:06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师***怀: ( 2025-02-06 09:15:28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曾***文: ( 2025-02-11 03:45:19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孙***夏: ( 2025-02-01 19:01:01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訾***晴: ( 2025-02-08 21:01:54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菱***兰: ( 2025-01-18 22:13:13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瞿***香: ( 2025-02-17 13:05:09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最新书籍
随机推荐